高二地理必修三复习题三一.选择题读下面美国部分农业带的分布图,回答1~2题。1.图中所示农业带不属于商品谷物农业的是()A.甲B.乙C.丙D.丁2.乙农业带粮食商品率高,其原因除单位面积产量高以外,还有()A.自然条件优越B.交通运输便利C.科技水平高D.人均耕地多读“美国主要农业带分布图”(甲图)及“某区农业活动流程图”(乙图),回答3~4题。3.乙图所示农业活动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个农业带()A.畜牧和灌溉农业带B.乳畜带C.棉花带D.混合农业带4.如果在甲图中“”区域再增加一个农业带,该带最恰当的名称是()A.水稻种植带B.热带经济作物带C.园艺带D.大豆带(2011·新课标全国卷)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据此完成5~7题。5.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6.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7.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亟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2011年10月3日新华网报道2011年黑龙江全省粮食总产新增150亿斤左右,达到1150亿斤,增幅达15%,黑龙江省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最近三年粮食产量以平均每年100亿斤的速度增长。结合黑龙江垦区土地利用结构图,回答8~10题。8.制约黑龙江垦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不足B.土壤贫瘠C.气候较为干旱D.光照条件差9.黑龙江垦区粮食生产的突出特点是()A.大规模机械化生产B.粮食单产高C.播种面积广D.生产技术水平高10.黑龙江垦区粮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来源:学,科,网]A.粮食总产量高B.耕地面积广C.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广D.农产品的深加工能力差19世纪70年代,德国鲁尔区受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发展成为当时工矿业高度发达的工业区。但从20世纪50年代起,鲁尔区在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繁荣后,经济曾一度衰落。据此完成11~12题。11.德国鲁尔区发展的主要原因是()①煤炭资源丰富②水陆交通便捷③劳动力丰富④市场广阔⑤铁矿资源丰富⑥充沛的水源A.①③⑤⑥B.①②③⑥C.①②④⑥D.②③④⑤12.20世纪50年代以后,鲁尔区衰落的国际因素是()①世界经济衰退②世界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钢铁产量过剩④新技术革命冲击⑤生产结构单一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④⑤D.①③⑤读我国2000年与2007年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3~14题。13.通过两图的对比,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我国石油的消费量在减少B.煤炭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增加C.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不尽合理D.洁净能源的比重在上升14.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山西能源基地的影响表现为()A.提供了广阔的消费市场B.提供了便利的交通运输C.提高了煤炭的开采水平D.提高了煤炭的经济效益山西是我国煤炭输出最多的省区,随着煤炭深加工的发展,生产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图是山西某地煤炭资源开发和综合利用示意图。读图完成15~16题。15.该地生产结构的变化,其社会经济效益表现在()①减轻交通运输的压力②提高煤炭生产的产量③促进产业结构的转移④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6.该地生产结构变化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①实现了废弃物的零排放②减缓当地气候变暖的趋势③加剧了当地大气、水的污染④加剧当地水资源的短缺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枣庄市是山东省十七地市之一,位于山东省,属于山东四大门户中的南方门户。近年来,枣庄这匹“黑马”在竞争激烈的旅游市场中异军突起,成功实现了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率先崛起,以其独特的转型实践,造就了世界瞩目的“枣庄神话”“枣庄奇迹”。据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