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一种社会活动,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传授高深学术与技能的专业教育,其重要本质特征是专业性。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法》于1998.8.29通过中学后教育的原义并不特指高等教育,而是指为完成了中等教育但无法接受正规高等教育的青年提供的1-2年甚至更短时间的培训,其程度介于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第三级教育是指在完成了第一级教育(初等教育)和第二级教育(中学教育)之后的各类程度更高的教育,可视作与高等教育同义。大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次级概念把高等教育作为一个专门的领域进行研究始于19世纪中叶。其早期的两部重要著作为休伯《英国的大学》(1843)和纽曼《大学的理想》(1852),在《大学的理想》中,纽曼比较系统地论述了人的理智的发展及“博雅教育”对于人的理智发展的意义,主张通过博雅教育来发展人的理智。19世纪末,美国的一些大学开设了专门以高等教育为内容的课程,最早的尝试者是美国克拉克大学校长霍尔。德国教育史学家鲍尔生1906年出版的《德国大学与大学学习》是研究西方高等教育史的一部史诗性的巨著。1907年俄国的佩特拉日茨出版《大学和科学》;1930年,美国的弗来克斯勒出版《美国、英国和德国的大学》中国近现代意义上的高等教育产生于19世纪末。1978年8月,中国第一个正规的高等教育研究机构“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室”成立。1984年,潘懋元著我国第一部《高等教育学》专著出版,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人类早期的高等教育活动萌芽于各文明古国。古希腊的“雅典大学”、古埃及的“亚历山大大学”以及古代中国的稷下学宫、太学,都是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机构。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始于欧洲中世纪大学。古希腊罗马是西方古代文明的颠峰,也是西方古代高等教育的重要发源地。公元前四世纪,雅典出现了两种学校(修辞学校:文法、修辞、辩证法)和(哲学学校,其教学内容为“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天文、几何、音乐)。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建于公元前3世纪中叶,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被称为亚历山大大学。我国西周大学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稷下学宫是中国封建教育史上第一所高等学府,也是世界中世纪教育史上最早的大学。书院是和古代私学有关的重要高等教育机构。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太学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制度的确立。西方真正独立形态的高等教育组织机构始于中世纪,标志为欧洲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三所是:意大利的萨莱诺大学、波隆那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两种类型:学生的大学——从课程设置到教师讲课费的多少等各种学校事务均由学生团体决定,如意大利的波隆那大学;先生的大学——学校的一切大小事务的决定权均掌握在教授团体手中,如法国的巴黎大学。欧洲中世纪大学的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其教学内容除“七艺”外还有四大学科专业(文学、法学、医学、神学)。教学方法有读课和辩论两种。那时已有学位制度的雏形,但起初“硕士”、“博士”并非学位,只代表任教资格。16世纪前后,欧洲才分化出了中等教育和初等教育,高等教育作为一个独立的教育层次此时才真正地定型,成为“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的高级专门教育。洪堡的高等教育思想:洪堡秉持“完人”教育目的观。他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教育人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去进行符合道德原则的行动”,他高度强调大学中的哲学和语言学科教育,将它列为各科之首,其次还强调纯粹科学的教育,认为纯粹科学的抽象思维是精神训练的极好材料,反对在大学中进行任何有实用目的的职业性教育。为了改革德国高等教育,建立新大学,洪堡提出了两条最基本的原则: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针对当时德国大学因循守旧的弊端,洪堡指出,人必须把科学永远当作一种还没有完全解决的问题来处理,因此必须永远处在研究的过程之中。这种追求知识的强烈愿望应当同样存在于大学教授和大学生身上,这种对知识的追求也应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