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济南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普遍出现高涨的形势。在亚洲,继资产阶级革命后又出现五四运动新革命形势发展、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等;在非洲,埃及爆发了反英独立运动;在拉丁美洲,虽没有广泛的暴力武装革命,但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工人罢工和农民运动。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极大改变了世界范围内的力量对比,出现了新的政治格局。二战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解放事业开辟了更加广阔的道路。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二战前殖民地、附属国人口为14.5亿,总面积为7800万平方公里。到1959年,殖民地人口减少为1.6亿,面积仅剩2550万平方公里。——摘编自王春良等《新编世界现代史1900—1988》(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次大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国际意义。解析:(1)可以采取两次大战对比的方法寻找不同点,第一段材料论述了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多次民族解放运动,第二段“以民主民族革命为主要内容的革命烽火燃遍了整个亚非拉美地区”可以判断出手段上,一战后,是多种形式,二战后,主要是暴力革命;两段提到的民族解放运动结果对比,可以得出是否成功的不同点;第二段材料中殖民地人数、面积的数量对比,可以反推出一战后,殖民体系发展的状况,继而找到不同点。(2)国际意义可以从微观到宏观的角度寻找主体进行解答,微观主体有亚非拉的国家、殖民主义国家。宏观主体则立足于世界的政治格局、民主和平进程。答案:(1)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手段多样化;结果基本失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依然存在。(任答其中两点即可)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以暴力革命为主;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成果显著;新兴民族国家普遍建立。(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有利于第三世界崛起;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逐渐瓦解;有利于建立新的世界政治秩序;有利于世界民主与和平进程。(任答其中三点即可)2.(2019·兰州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欧洲列强或许都没有在欧洲大陆开战的想法,但构成两大同盟法律基础的德奥同盟条约和法俄同盟条约,都规定了“自动卷入”的义务。这也引发了一种特殊的现象: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貌似强大的奥匈帝国,鲁莽地向塞尔维亚宣战,就把众多欧洲国家拉进火坑,一战就此爆发。如果说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那么,(二战前)法西斯国家的军事同盟就完全是邪恶的怪胎,它纯粹是称霸世界的工具,是通向战争的加速器。希特勒曾说:“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摘编自《军事同盟:是福是祸?》(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次世界大战前列强结盟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缔结军事同盟与战争的关系。解析:(1)一战:据材料“不是同盟中的强国可以限制弱国的政策,而是后者变得有恃无恐,轻易地将强国拖入一场服务于自己利益的战争”得出,存在强国被弱国绑架的现象;据材料“近代欧洲国家的结盟或多或少带有集体安全意味的话”得出,含有维护集体安全的因素;据所学知识得出一战前的结盟主要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二战:据材料“缔结同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同盟就毫无意义,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是为了进行战争”得出,结盟的目的就是战争;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之所以爆发其主要原因是《凡尔赛和约》苛刻宰割德国等战败国以及战胜国内部矛盾重重,由此得出二战前结盟是一战后对德国的制裁和战胜国分赃不均导致的;据所学德日意签署了《反共产国际协定》得出,以反对苏联为借口。(2)结合一战和二战中军事同盟在战争中的作用及结局得出,缔结军事同盟易于导致冲突和战争,力量相当的对立军事同盟,有可能避免大规模战争,冲突与战争可能扩大军事同盟,战争可能削弱或摧毁军事同盟。答案:(1)一战前的结盟是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含有维护集体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