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初中历史教学国防教育渗透的教学探索【摘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教材或者其他资源途径,初步认识国防,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或者课外活动,形成对国防较为全面的认识,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同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通过参加各类主题性的活动,提升对国防的认识,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以国防为鲜明的主题活动为载体,实现生生互动,师生互动,强化学生对国防作用与方式等了解,促进学生国防意识的养成。【关键词】初中历史;国防教育主题;教学探索【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2-0273-01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在历史国防教育主题中的国防教育,不仅要让学生通过教材或者其他资源途径,初步认识国防,而且要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或者课外活动,形成对国防较为全面的认识,强化学生的信息加工能力。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主题性的活动,表达对国防的认识,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教师要针对学生的特性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认知。一、以教材为主要载体,开发资源,引导学生初步认识国防在初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关于国防的教学内容,教师不仅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这些教学内容认识国防的发展历史,阶级、国防名人、国防工程、国防战争,国防作用,国防意识等,还可以通过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训练学生的信息初步搜集与处理能力。让学生通过课堂的教学以及课外的训练,不断提升自身对国防的认知,提升学生对国防建设的热爱,并努力完成历史学习。如在《内战烽火》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内容获得国防教育,布置学生在课前搜集战后国共力量的对比图,搜集在1945年9月国民党蒋介石和共产党毛泽东之间的较量。针对教师组织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以及学生在课外搜集到的国共两党力量的对比的资料,让学生对当时的形势做出一个全面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分析。在学生资料搜集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网络上进行搜集,甚至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调查年长的爷爷奶奶们,参观广州的革命古迹,如国民党“一大”会址、农讲所、中共三大会址等,搜集共产党和国民党之间的内战始末的资料,这些开发资源的活动,让学生贴身感受国防教育的信息。所以,通过课本与资源开发的相互佐证,能使学生对国防教育达成初步的认识。二、课内外活动高度契合,重视史料的加工,引导学生全面认识国防在课堂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想引导学生形成对国防较为全面的认识,就必须让学生从多种角度了解国内外的形式。仍以《内战烽火》一课为例。1945年8月,毛泽东离开共产党中央所在地延安,去往战时陪读重庆,进行和平建国的国共谈判。在这样一个历史的关键时刻,学生必须了解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去重庆的真实意图。如果单凭学生在课堂上对教材内容的把握,那么学生可能不能了解当时的历史形势,无法对国防形成全面的认识。此前,教师课前布置学生从多种角度搜集重庆谈判以及签订《双十协定》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布置学习小组将整理到的材料进行整合,确定了课堂上交流的方式与内容。授课过程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汇报,有些小组制作展示了幻灯片,有的小组展示了网上搜集到的视频,有的小组,用小辩论赛展示本小组的成果。而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也设置了一个关于重庆谈判的模拟谈判的环节。要求:全班同学分两大组,分别代表国民党和共产党。谈判问题如下:1.共产党以及军队的地位是否合法?2.国共能否合作建立联合政权3.投降的日伪军由谁来接收?总之,课外活动与课内学习相结合,教材与补充材料相结合,小组活动与个人学习相结合,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而且学生在搜集资料,准备辩论以及准备模拟谈判的过程中,不但对理解国防教育主题获得了更深的认知,而且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历史学习素养。三、以各类主题性的活动为契机,深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国防教育在初中历史国防教育主题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深研教材,而且可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