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形势下强化大学生国防教育的现实意义【摘要】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不断变化,国家安全发展面临一些新的挑战。在全国上下一致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国防建设、国防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各级领导,特别是各高校的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责任感、紧迫感、积极推动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深入开展。【关键词】国防教育大学生意义江泽民同志深刻指出:“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这也是对当代国防形势的精辟概括。我国当前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着力发展壮大国内经济,迅速提高生产力。但发展经济,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警惕。我们必须看到,世界还没有“大同”,战争还时刻威胁着人类的和平。据有关部门统计,仅1992年一年,世界上就发生了28起局部战争,其中属于国内战争的24起,国家之间的4起。随着前苏联的解体,维持了45年之久的美苏争霸的世界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未来世界将以美、欧(德)、俄、日、中为基本构架多极化的战略格局。中国,由于经济的飞速发展和政治上的高度稳定,将成为国际社会中重要的一极,在处于低潮中的世界社会主义事业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加之,我们周围还有许多不稳定因素存在。如台湾问题、边疆“东突”问题等等。这一切都提醒我们在全国上下一致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搞好国防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尤其是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更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一、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世界各国为了加强经济建设,发展后备军力量的总趋势之一xxx同志反复强调,军队建设一定要服从国家整个建设的大局。他认为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必须协调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现代化。但现代化有先有后,只有国家经济有了比较好的基础,军队建设才能搞上去。为了集中力量搞经济建设,1985年以来我军裁减人员170万,减少了军队的社会负担,用来支援国家建设。世界各国在和平时期大都采用这种“弹性”国防,即减少常备军数量,加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后备军建设。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经费开支,以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同时又保证足够的国防力量。在后备军建设中,大学生担当了重要的角色。首先,受过军训的大学生是预备役军官的重要来源;其次,受过军训的人学生是战争动员的主要对象。现代战争中,战争动员的重点不是一般群众,而是科学家、工程师、知识分子和其他有专业技术的人才。这在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狂轰滥炸中可以得到证明。所以,在大学生中开展以军训为主要内容的国防教育已成为世界各国加强预备役建设的发展趋势之一。如前苏联对高等学校的学生普遍实行军训。训练时间一般为360-450小时。毕业前进行一个月的野营,并进行考试,合格者授予预备役少尉或中尉军衔;美国在全国350所高等院校设有52个后备役军官训练团,考试结业后授予后备役少尉军衔;印度则通过国民学兵团对13-26岁的大中学生进行军事训练;越南政府规定初中以上学生,每年都要参加军事训练,大学生每周训练2小时,科目为军人基础训练和专业分队训练,毕业前,利用假期组织13个月的集训。二、在大学生中开展国防教育是适应现代高科技战争,维护经济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高度发达的经济、尖端的科学技术必然导致现代战争即高技术战争,高技术兵器的作用愈来愈重要。2O世纪九十年代初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及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军事行动都是高技术兵器在现代战争中发挥威力的演示场。F-117A型隐形战斗轰炸机、“爱国者”地对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多种新式坦克、战车、大炮,在战场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卫星情报侦察技术、精确的制导系统、高智能监视、C4ISR指挥系统等,更使人眼花缭乱。高科技在现代战争中无可非议地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不管多么先进的高精尖武器,若无人精通使用,也只是一堆废铜烂铁。各国军事专家普遍认为战争是国力和军力的抗衡,但归根结底是人的竞争。就拿当年的两伊战争来说,它们靠其丰富的石油资源换来了大量现代化兵器,但由于军队官兵近一半是文盲,文化、精神特别是军事素质很差,根本无法使用这些兵器,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