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循环经济是国际社会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实践模式,对发达国家提高资源利用率、缓解资源紧缺、减轻环境污染压力等方面已产生显著效果和丰厚的物质利润。它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与传统的“资源——产品——废弃物”单向式经济增长模式不同,循环经济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系统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流程,可以更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最大限度提高资源环境的配置效率,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一、充分认识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意义*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的最好时期,也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时刻,如何处理好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省“十一五”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1.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和我国的发展历程已经表明,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以资源能源大量消耗、环境遭到破坏为代价,向自然过度索取,导致生态退化和自然灾害增多,会给人类健康带来极大的损害。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和人口不断增加,水、土地、能源、矿产等资源不足的矛盾会越来越突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形势还会日益严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鲜明地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其核心和本质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五个统筹”,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也就是说,我们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人的发展,为了人的根本利益,为了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要促进经济增长,还要促进社会和自然协调发展;不仅要追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要讲求环境第1页共5页效益和生态效益。循环经济作为一种新的、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缓解资源约束矛盾的根本出路,是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因此,摒弃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2.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党中央在全面总结我国工业化进程、深刻洞察信息技术演进趋势的基础上,在党的十六大上明确提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新型”的重要特征,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要有效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投入和环境代价,取得尽可能大的经济社会效益。新型工业化为我国的工业化之路指明了方向,但用什么样的具体模式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则是需要深入探索的一个重大问题。从循环经济的理论和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的实践来看,发展循环经济能够有效解决新型工业化所要求破除的两方面重大问题,一是工业化对资源和生态环境产生的压力与破坏,二是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对工业化的持续支撑,从而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纳入到统一的框架中取得“共赢”。因此,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途径3.发展循环经济,是促进*“十一五”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发展的战略选择新世纪以来,我省坚持以工业化为核心、以大开放为主战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来壮大工业经济总量、调整产业结构、提高工业竞争力,目前*工业主导型经济增长格局已基本形成,开放型工业的架构已经搭建。但是,工业的快速增长在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更加突出:一是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大。农民人均纯收入仅相当于城镇的三分之一,并且近几年差距持续扩大,工业在增加农民收入中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二是资源约束更加严峻。石油、煤炭等能源和铁、铜等重要矿产资源第2页共5页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国内外重要资源性产品的供需形势更趋紧张,我省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铁矿石80%以上需要省外采购,煤炭一半左右依靠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