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推动民汉合校发展的正能量近年来,作为多民族聚居区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为提高民族教育质量,培养“民汉兼通”的人才,推行民汉合校,大力开展双语教学,取得了巨大成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实验中学就是新疆众多民汉合校中的一所。学校成立以来,短短8年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的目标。能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靠的是什么呢?校长骆志强说:“因为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开展得好,师生拧成了一股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从而给学校发展提供了不竭的正能量。”从“烂摊子”到“花园式学校”,仅仅用了8年走進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校门,展现在眼前的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校园。这里环境幽雅,树木苍翠,不时传来朗朗读书声。这所学校是2020年经伊犁州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州直十八中和州直二中合并而成立的一所以汉语、哈萨克语、蒙古语3种语言教学的全日制完全中学。“民汉合校之初,校园里还有年久失修的平房,像样的教室都没有几间。”骆志强回忆说,“当时,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大困难,但全校师生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学校得到了快速发展,办学水平也一年比一年高。”学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上下齐心,鼓足干劲,克服困难,多方筹资,短短几年间,先后修建了1栋教学楼、1栋办公楼、3栋宿舍楼、1栋三层的学生食堂。投入上百万元添置了实验设备、训练器材和图书资料,按照国家标准建好了实验室、多媒体教室、计算机教室等。如今,学校拥有室内体育馆、有塑胶跑道的运动场、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乒乓球场等体育运动场所,音体美教学设施完备。办学条件的改善,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2020年,伊犁州实验中学仅有几百名学生。目前,学校有汉、哈萨克、蒙古、维吾尔、回、锡伯、达斡尔等13个民族的学生1500多人,少数民族学生占64%。学校以“品正学实”为校训,经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形成了“温馨和谐”的校风、“爱生善教”的教风、“好学会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的学风。近年来,伊犁州实验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师生多次在国家、自治区、自治州级各类竞赛中获奖。近几年,学校为高校输送了一批批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并有多名学生考入内地新疆高中班。民族团结红红火火,和谐氛围凝聚力量一走进伊犁州实验中学的大门,就可以看到,在左侧的草坪上,一块大石头上刻着一个醒目的“和”字。骆志强说:“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只要走进校门,就能看到这个‘和’字。选择‘和’字,是费了一番思量的。作为一所民汉合校,十几个民族的师生在一起学习生活,团结无疑是最重要的。‘和’就是和睦共处、团结协作、和谐发展之意,以此向师生强调团结和和谐的重要性。”“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稳定,没有稳定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幸福生活。”这不仅是学校领导班子的共识,也是各族师生的共识。“唱民族团结歌,谱和谐发展曲。”伊犁州实验中学始终把民族团结教育作为事关大局的头等大事,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对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了以党支部书记为组长,校长、副校长为副组长,党办、德育处、工会、团委、教务处等部门的干部和班主任为成员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德育处协助抓,班主任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骆志强介绍说,学校以“民族团结教育年”为依托,以“民族团结教育月”为契机,充分利用板报、墙报、宣传栏等形式,对各族师生进行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民族常识的宣传教育,使以下思想观念深入人心:“三个离不开”,即“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四个认同”,即“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马克思主义“五观”,即马克思主义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六个好”,即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祖国大家庭好、民族团结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同时,对学生进行新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