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才之路】-学年高中语文第6单元自主赏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课时练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课内双基1.选出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A.侍坐(sì)比及(bì)哂笑(shěn)鼓瑟(sè)B.饥馑(jǐn)喟然(kuì)舞雩(yú)沂水(qí)C.枹鼓(fú)千乘(chénɡ)铿尔(kēng)撰文(zhuàn)D.章甫(fǔ)小相(xiànɡ)俟机(sì)毋庸(wú)【答案】D(A侍:shì,B沂:yí,C乘:shèng)2.选出下面四句中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两句()A.方六七十,如五六十B.如或知尔,则何以哉C.如其礼乐,以俟君子D.宗庙之事,如会同【答案】AD(AD是或者,连词,B连词,如果,C介词,至于)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居则曰(闲居)子路率尔而对(轻率急忙的样子)千乘之国(兵车)B.夫子哂之(微笑)摄乎大国之间(夹,迫近)加之以师旅(加上)C.因之以饥馑(饥,五谷不熟;馑,丰年)比及三年(等到)且知方也(正道,指是非准则)D.方六七十(纵横)宗庙之事(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异乎三子者之撰(才能,指为政的才能)【答案】C(馑:蔬菜不熟)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A.以吾一日长乎尔。B.莫春者,春服既成。C.秦王还柱而走。D.风吹草低见牛羊。【答案】A(B莫-暮,C还-环,D见-现)5.与例句“千乘之国”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摄乎大国之间。B.加之以师旅。C.夫子哂之。D.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答案】A(都是“的”,BCD都是代词)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中加点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可使足民。A.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B.敌人远我,欲以火器困我也。C.稍稍宾客其父D.粪土当年万户侯。【答案】A(都是使动用法,B形作动,CD都是意动用法)7.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路“率尔而对曰”,表明子路率直自信,勇于任事的性格B.对冉求的回答,孔子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他也是讲的治理国家的大事C.孔子对曾晳的回答,喟然长叹,欣喜、自慰、赞赏之情溢于言表D.对四个弟子的回答,孔子很是满意,但对子路的不“知方”大为不满。【答案】D(“大为不满”言重了。)8.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论语》是记录春秋末期大思想家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语录体散文集。B.孔子是我国教育史上第一个办私学教育的教育家。像“温故而知新”,“举一反三”都是他成功的教学经验。C.孔子整理过的古籍有《诗》、《书》、《礼》、《易》、《乐》、《春秋》,也就是古人称的“六经”。D.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以礼乐治国。《论语》中“论”,择也,选择评论之意。【答案】D(论,读lún,纂辑)二、语段精读阅读下文,完成9~12题。“赤,尔何如?”对曰:“非曰能之,愿学焉。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点,尔何如?”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曰:“夫子何哂由也?”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9.有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错的一项是()A.愿为小相焉(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和司仪的官)鼓瑟希(稀疏)B.春服既成(指夹衣或单衫)冠者五六人(成年人,20岁以上的人,古时男子20岁行冠礼,就是成人了)C.童子五六人(少年,不到20岁的人)咏而归(唱歌)D.吾与点也(介词,和,同)夫三子者之言何如?”(三个孩子)【答案】D(与:赞成,三子:三个人)10.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端章甫。B.鼓瑟希,铿尔。C.孰能为之大?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答案】D(ABC都是名词作动词用,D是使动用法)11.从文言特殊句式的角度考虑,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风乎舞雩。B.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