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组织的重要组成元素,而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不仅仅是社团建设的核心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本文分析了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兴趣和爱好,并按照一定的章程开展自主活动的群众组织。高校学生社团通过各种方式,把志趣相投的同学聚集在一起,突破了院系、班级甚至学校乃至地区的界限,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满足和丰富了学生的大学生活。所以高校社团的文化建设在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走向社会、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成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管理制度与时代脱节高校管理部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重视学生社团的管理,但是在信息化、数字化迅猛发展的今天,社团文化也在日新月异的演变和发展。社团中随即会出现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和新趋势。一些高校的管理部门很难以适应这些突如其来变化,不能相应的出台一些新的管理办法,使得社团文化的发展失去了航标,影响了社团文化的健康发展。2、重数量发展忽视质量的提升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是需要一定的规模和基础。有些学校就学生社团总数偏少、社团活动人气不旺等问题大力扩增社团数量和社团活动,忽视了对社团设置的优化和人员的筛选,导致社团的文化活动质量低下,滥竽充数,给人一种“乌合之众”的负面印象。3、资源的投入的先天性不足长期困扰社团文化建设的一个问题就是社团活动的场地与经费的短缺。一个社团要生存和发展,要在文化建设中起关键作用,外界对其的支持与帮助时必不可少的,其中资金和活动场地的支撑必不可少。除了少部分大型的活动能够得到学校的支持,大多数活动都只能自筹经费,甚至经常会因活动场地的限制无法大施拳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脚。资源投入的不足,严重制约了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整体性发展,使得社团的文化建设出现头重脚轻的局面,极度的不平衡,久而久之便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使得社团的文化生态遭到了破坏。4、缺乏专业性的引导由于高校社团的文化建设的主要群体是学生。学生在理论知识的储备、活动组织和策划经验等方面还是有所欠缺的,社团活动的层次和水平很难达到期望的水平。“所以专业性指导的介入是十分必要的,尤其的在学生的体育类、文艺类和学术科技类等活动中显得尤为突出。”[1]社团的文化建设若缺少了相应的专业性指导作支撑,文化建设就有可能方向和重心,甚至会在学生群体中出现不良的影响。二、高校学生社团文化建设的对策1、与时俱进,完善管理体系,健全管理制度有研究是这样定青年组织的:“无需外界特定指令而由三个及其以上的青年经相互之间频繁的交流沟通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其结构功能日趋复杂化,并与外部环境保持持续联系的特殊青年群体或青年组织。”[2]高校学生社团也是这种青年组织,社团基本上都是校团委组织和管理,其他职能部门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有效指导工作。学校党委、教务部门、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学生管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为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给予帮助和支持。高校团委在积极承担学生社团管理和指导工作的同时,要注重新媒体在管理工作中应用,建立起动态的学生社团信息管理平台,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社团文化发展的状况,并在管理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有目的和针对性的对学生社团的文化建设进行思想上的引领和实践上的指导。2、社团文化建设要坚持数量与质量同行方针在社团的文化建设上,既要有一定的规模也要注重质量的提升,应该采取数量约质量同行的文化建设方针,对学生社团所举办活动要提出较高的要求,在人员的招募上也要有一定的准入标准和准入机制。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办学条件和优势,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各类社团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切实把社团的文化建设带入专业性强、学术功底过硬和社会贡献大等有思想、有特色能为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