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健全保障制度思考当前,我国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要求我们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在这种情况下,加快建设健全的、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显得倍加重要、倍加紧迫。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化解居民的各种生活风险。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日益细化,人们在得到更多发展机会的同时,所面临的失业、竞争失败等风险也在加大;在现代社会,家庭小型化、人口流动性增强等趋势日益明显,家庭保障功能逐渐弱化,亟须社会化的保障制度来化解居民的贫困、疾病、养老等各种生活风险。只有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才能保障居民生活,不断提高居民的福利水平。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保驾护航。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贫富差距拉大、劳动纠纷增多、不同社会群体利益分配关系复杂等矛盾和问题,都与缺乏社会保障制度的有效调节或者调节力度不够直接相关。只有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才能通过制度化的保障机制逐渐缩小差距、缓解矛盾与冲突,进而实现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需要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来提供保证。经济增长不可能自动地解决成果共享问题,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目标必须借助于强有力的收入再分配工具。社会保障制度是已被工业化国家的实践证明了的调节收入分配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安排。其中,社会救助以保障低收入群体或者困难群体的生活而直接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阶层矛盾;社会保险以化解劳动者的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等风险,调节劳资利益分配格局而缓解劳资冲突;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妇女儿童福利、教育福利、住第1页共5页房福利等各项福利事业的发展,则保证各个社会群体合理分享发展成果。可见,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不仅十分必要,而且非常紧迫。目前已经具备基本条件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已经明确,为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要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党和政府公开承诺的社会目标,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其实质在于让全体国民普遍地、比较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明确社会保障的发展目标,为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重要基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为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物质基础。**年,我国gdp达到21万亿元,国家财政收入近4万亿元,今年这两项指标又有大幅度增长。国民经济与政府财力日益丰厚,不仅为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奠定了相应的物质基础,而且要求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实现国民福利与国民经济、政府财力同步增长的目标。社会保障事业取得新进展,为加快建设健全的社会保障制度提供了现实条件。**年至**年间,我国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发展。在城市,社会保障事业继续发展,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正在进行,国家为解决城镇居民的住房困难正在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在农村,义务教育的福利性通过义务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正在强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已经覆盖了80%以上的农村居民,截至今年9月30日,全国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县市区达到2448个,占全国总县市区的85.53%;今年开始在农村全面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这意味着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一体化目标将很快变成现实。此外,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立法进程正在加快,这意味着作为整个社会保障体系骨架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制度将进入定型、稳定第2页共5页与可持续发展阶段。面临的障碍与难点传统观念与认识误区。一些人将城乡二元分割体制视为一种固化的模式,在考虑政策措施、进行制度设计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