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事迹材料2020(先进个人)【篇一】**,男,现年62岁,**县**镇人,1988年8月进入县纪委监察局工作,**年11月退休,**年3月返聘为委局机关保安兼门卫。作为一名退休老党员,**同志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处处发挥党员先进模范作用,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爱岗敬业、任劳任怨,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以自己的言行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公私分明,两袖清风存正气“子罕以不贪为宝,包拯以清廉传家”,**同志始终把公私分明、清正廉洁奉为立身处世的道德准则、留传子孙的宝贵财富。**同志是委局机关的保安兼门卫,是后勤事务的“大总管”,有许多的办公用品由他负责采购,在采购中,他总能经受得住商家的各种“诱惑”,采购的商品也是价廉物美。他从来不多拿多占,从不损公肥私,从不搭车购买。熟悉他的商家总是抱怨说:“老肖面前总是没有什么口子可开,没有便宜可占”老肖手上有一个厚厚的本子,上面记录着每次机关维修的详细情况,包括哪个办公室更换了什么东西,购买的维修材料用在了哪里,换下来的旧材料如何处置,都一一写在了本子上。有一次老伴儿看家里的洗手液用完了,让老肖从单位里拿一瓶回来,当场就被**严词拒绝,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领导把机关大楼交给我看管,那是对我的信任,我怎么能做这样的事情,这样的话以后就不要再说了!”古语有云:公烛之下不展私信。**同志就是这样一名公私分明、廉洁自律的好典范。尚俭戒奢,以身作则勇担当“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立身”军人出身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他的鲜亮标签。他自担任保安兼门卫的工作之后,就一直以机关办公楼为家。每天晚上下班之后从一楼到九楼的巡视成了他的“例行公事”。每每见到有哪个办公室没有关灯、关电脑、关空调,他都会及时打电话,通知那个办公室的人来关灯、关电脑。次数多了,有的同志不理解,对他说:“你这是何苦呢,一盏日光灯一晚上能用几度电?公家的电哪儿用不是用?”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老肖却说:“公家的电也是电,我们是纪检监察干部,监督别人的同时别人也在监督我们,如果不以身作则,厉行勤俭节约,注重小事小节,纪委威信将日渐消失!”这些年来,他一直是委局机关的义务“水电工”和“维修工”。装个开关、修个门锁、换个水龙头、修个下水道,都成为他的义务工作,每年仅这一项就为机关节约办公经费近万元。“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对党忠诚、积极工作,**同志以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当初入党誓言。恪尽职守,一腔热血永无悔**同志部队退伍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暗暗地告诫自己:“要时刻以军人的标准做人和做事!”这么多年的机关工作,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同志退休前,老伴和儿子劝他退休后能在家照顾孙子,接送孩子上学放学,他支支吾吾、不置可否。当委局领导找他谈话,希望他能留下来继续负责机关大楼的门卫和保安工作时,他却满口答应了。一回家就义正辞严地对家里人说:“小孩必须由父母照看,爷爷奶奶照看会影响孩子成长。单位领导信任我,要我留在单位继续工作,我不能辜负领导希望。”在他的坚持下,家人只得同意。在退休之后的这几年里,他不但担任机关大楼的门卫和保安工作,还承担了机关前后院的绿化和庭院管理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没有过一个完整的节假日,吃的是食堂的工作餐,睡的是值班室的硬板床,就连每年的除夕之夜,他都是草草吃过团圆饭后到单位值班。他深知纪委是保密要求很严格的部门,机关安全不能出现一丝麻痹。去年,战友相约在原驻地聚会,一位战友对他说,退休了,就好好休息,又不是钱不够用,何必还继续当门卫?他告诉战友,他留在纪委当门卫,不是为了钱,他是舍不得纪委这个单位,这个“家”。退休退了岗位,但退不了他做人的准则,更割舍不掉他的纪检情怀。无论是退休前在办公室的工作还是现在的门卫和保安工作,**同志始终严格要求自己,恪尽职守,把一腔热血洒在纪检监察事业上。谈论起他,委局机关干部总会由衷地赞叹:“老肖是一个有情有义、甘于奉献、严于律己的好人”“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