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相关性血行感染、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制度2.留置深静脉导管。置管时遵守最大限度的无菌操作要求,包括戴口罩、帽子、铺设大无菌单、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前洗手或酒精擦手。权衡利弊后选择合适的穿刺点,成人尽可能选择锁骨下静脉。建议2%洗必泰消毒穿刺点皮肤。更换穿刺点敷料的间隔时间,建议无菌纱布为2d,专用贴膜可达7d,但敷料出现潮湿、松动、沾污时应更换。对无菌操作不严的紧急置管,应在48h内更换导管,选择另一穿刺点。怀疑导管相关感染时,应考虑拔除导管,但不要为预防感染而定期更换导管。由经过培训且经验丰富的人员负责留置导管的日常护理。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管。3.留置导尿。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插管时应严格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减少粘膜损伤。对留置导尿病人,采用密闭式引流系统。不主张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泌尿道感染。悬垂集尿袋,不可高于膀胱水平。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完整性,不要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的接口。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病人清洁以后还需消毒。每天评估能否拔除导尿管。4.对于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应激性溃疡,避免胃过度扩张,避免长时间留置经鼻胃管,应用教习的营养管路和空肠营养。5.保持患者半卧位(30度-40度),按时翻身、拍背。6.避免经鼻气管插管,维持合适的新昂压力和持续声门下吸引。7.定期的呼吸机设备的清洁,避免不必要频繁更换呼吸机管路,避免过度镇静,每日间断唤醒,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和尽早脱机。8.尽早肠内营养,改善患者营养、免疫状态,维持患者血糖稳定。第二篇: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与预防措第1页共9页施制定预防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制度1、严格掌握导尿和留置导尿的适应症,除非有强烈指征,否则应尽量避免插尿管。医务人员在进行导尿是应进行严格的无菌操作,操作或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剂擦手;插管时戴无菌手套,插管前,使用消毒剂消毒会阴。选择适合于尿道腔内径的导尿管(男性以f16号导尿管为宜),留置导尿管者应选择二腔或三枪硅胶气囊导尿管,尽可能避免过去常用的橡胶导尿管。应限制导尿的持续时间,尽量避免长期留置导尿管。2、导尿应妥善固定,防止滑动,每日应采用碘伏清洗尿道外口。3、自导尿管引流至储尿袋,应使用一次性密闭式集尿系统,除因梗阻需要冲洗外,任何时候均不宜任意将引流导管与导尿管脱离;若需冲洗,可采取密闭式装置,切勿使用开口玻璃输液瓶。4、应保持引流管系统自由流动,无论病人处于何种体位,引流管道的任何部位的位置不能高于膀胱水平,避免导尿管和收集导管扭转,规律排空集尿袋内尿液,定期更换集尿袋。5、引流管道不宜太长,以病人翻身不致拉扯太紧或接头脱落为宜。导尿管和引流管及集尿袋均为一次性使用,不宜重复使用。6、封闭式引流系统连接尿道内留置导管已成为常规措施,尿路感染已有下降趋势。7、尽量避免尿道留置导尿管,替代导尿管措施有(1)阴茎套导尿管;(2)趾骨上插管;(3)尿道内支架管;(4)尿道改造;(5)减少尿尿管的应用。留置导尿管相关性感染的预防措施留置导尿是目前治疗排尿困难的主要手段。但在医院尿路感染中与导管有关的菌尿症可达37.3%~56.0%,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随着留置导尿时间的延长,菌尿阳性率逐日增加,从第2日的11.1%上升至第10日的100%。因此探讨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的预防措施已成为我们护理人员所关注与研究的问题,现探讨如下。第2页共9页1、严格掌握导尿指征、缩短留置尿管的时间。树立插入尿管就会引起感染的观念,不能用留置导尿解决尿失禁和记出入量的问题。对于尿失禁者应了解尿失禁原因,重视心理护理,耐心训练患者排尿。不能自行排尿时,女性尿失禁患者用尿不湿,男性患者采用男性尿袋或加长塑料袋接尿。对已留置导尿的患者,注意训练自主排尿功能,采用个体化放尿方法,根据患者尿意和膀胱充盈度来决定放尿时间,尽早恢复膀胱收缩功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2、选择合适的尿管,插入动作要轻柔目前广泛采用气囊硅胶尿管,对粘膜刺激小,气囊的内固定也避免了胶布外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