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与辐射安全的监督管理职责组织开展放射性污染防治的监督检查。参与输变电设施及线路、信号台站等电磁辐射装置和电磁辐射环境的监督管理。参与核与辐射应急响应和调查处理。参与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的防范与处置工作。组织开展辐射环境监测和核设施、重点辐射源的监督性监测。组织协调核与辐射项目的审批、验收及辐射安全许可证申领换发工作。按职责分工依法对县内放射性同位素、射线装置的安全和防护工作实施监督管理。组织协调各涉源单位进行辐射安全业务培训。第二篇:核与辐射安全(本站推荐)核工业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摘要。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断消耗,所引发的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公众的关注。核工业的不断发展,使核能作为一种新兴的清洁能源被更为广泛的应用。但由此引发的核废料,乏燃料与放射性物质污染问题倍受公众关注。本文介绍了核工业放射性废物的处理方法,以及各种方法的应用前景,应用特点,使核能在安全利用的同时,又避免对人员造成放射性伤害。关键词:放射性废物:乏燃料处理:放射性固体:微生物清除。一、放射性固体的处置1、地面处置处理铀尾矿最流行方法。在居民稀少地段,选择干涸湖塘或洼地,将铀尾矿堆放其中,最后在尾矿堆顶覆盖厚层粘土、砂砾,植树种草,降低雨水的侵蚀和尾矿砂中氡射气的向外逸散。2、浅地层处置广泛采用处置低放废物。深度一般在50m以内。任务是在废物可能堆人类造成不可接受的时间范围内(300-500年),将废物中放射性核素限制在处置场范围,防止核素扩散。处置工程有近地表处置和混凝土沟壕浅埋。3、地下深处置第1页共22页竖井—坑道处置。在地质条件适宜地区,有地表打竖井到深部,然后由竖井底部打水平坑道,并将废物罐放在坑道中或由坑道底板打下去的盲井中或钻孔中。主要用来处理高放废物。废矿井主要用来处置低、中放废物,优点是不占用大片土地;处置成本低;可供处置废物的空间较大;处置深度大,安全性好,对生态环境无明显有害影响。深钻孔处置。主要对高放废物的处置,其工程原理是通过钻孔找到地下若干米处一个合适处置核废物的不渗透岩层的地质凹陷处。竖井—坑道—大口径钻孔联合处置。处置技术简单,成本低廉。深岩硐处置。主要处置高放废物,即寻求地表以下500m以下深部不透水的厚岩层,并将固化高放废物容器处置在特为之开凿的地下深岩硐内。4、海洋处置法海洋投弃法。低、中放废物的海洋投弃,是将固化放射性废物容器投弃至远离陆地的公海深海区,沉入海底与陆地隔离的处置方法。滨海基岩中暗竖井-坑道处置法:低、中放废物的滨海处置,构建海底处置库,用竖井-水平坑道处置系统处置中、低放废物。优点:安全性好;不占用陆地土地;无需长途运输,且远离居民居住区。缺点:处置成本高;海底施工技术复杂。海床处置法。工程原理是将废物罐装放在海洋沉积物中。主要是将放射性废料固化处理后,再用容器装备贮藏于海洋埋藏区。5、冰盖处置法它可以分为三种方式。废料容器被置放在地表贮存室中,其下的冰体逐渐融化而下沉到基岩;用锚索把废物罐悬挂在一定深度的冰盖中;把废物罐放在浅孔中,由废物自身的热把冰融化,直至废物罐沉至冰盖底部,其留下的空洞自然在封冻而使废料被隔离在冰层之下达数千年之久。国际公约不允许,早期设想方案已废弃。6、岩石融化处置法。第2页共22页把高放和超铀废物(废液或泥浆)直接倒入地下洞穴里,液体随后蒸发,残留的核废物所产生的热引起周围岩石的熔化和核废物的分解,最后与熔浆均一混合,岩浆固结成岩,废物被岩石包容。二、放射性废液的处置1、浅层渗入法直接将中、低放废液排入地表沟槽内,借助岩土体的渗滤、吸附作用,来净化放射性废液的一种处置方法。缺点。具有局限性和不安全性。2、深地层注入法将液体废物注入孤立的深含水层内,使之长期被禁锢于地下。(要求地下处置主岩厚度较大,地质构造稳定,地下水运动速率不大)在弱透水的岩层的一定深度范围(500—1000m)内的钻孔中用高压水使围岩产生裂隙,将废液与粘土、水泥和其他添加剂混合成灰浆,用高压泵注入到钻孔中,借助压力使其沿裂隙面扩散,扩展延伸至一定范围后快速固结在自身造成的岩石裂隙中,永久地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