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协调机制的高校国防教育对策研究摘要:高校国防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基于协调机制相应的对策,以此促进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健康发展。关键词:协调机制;高校国防教育;对策高校开展大学生国防教育,传授大学生国防知识和国防技能,培养好我国国防的后备力量。但大部分学校因重视程度轻、师资队伍薄弱、管理体制不顺、权责划分不清、课程建设体系残缺等问题,在实施国防教育过程存在着不少问题。一、高校国防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分析(一)重要性认知不足很多高校忽视了国防教育工作,认为学生军训只是走过场,导致宣传力度不到位,在实施过程中缺乏相应的追踪、评估、监督机制,不能正确认识大学生国防教育的意义,导致教育资源配置不足,人员匹配不到位,经费投入不足,没有任何监管机制,更谈不上任何形式与内容的创新。(二)缺乏与承训部队建立长期共建合作军训承训部队一般由学校自主联系、邀请进校训练,由于不是隶属关系,相互之间协调起来很难,要么是部队自身兵员有限,任务繁重,抽不出兵力承担;要么是各学校的学生军训时间高度集中在九月份,“撞车”现象尤其突出,故难以寻找到满足需求的军训部队进行长期合作。(三)管理機构不健全,师资力量缺乏很多高校的国防教育管理机构不科学,未设立军训办公室和国防教育教研室,由武装部、学生处代行其职能,带领新生年级负责辅导员协助军训承训部队一起在校园内开展军训工作,参与到军训工作的人员极少,谁年轻就派谁负责,资历尚浅,缺乏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根本无法胜任国防教育理论教学,师资力量严重不足。(四)课程体系残缺,训练内容单一,考核方式简单在军事理论教学方面,很多高校没有专门的国防教育教师,加上承训部队派出教官基本上学历不高、教学能力水平有限,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缺乏军事前沿知识,甚至以录像代替教学,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只能缩减理论教学课时,出现重训练、轻教学的现象。在军事技能训练方面,把军事技能训练内容简单化,训练时间缩短为一周左右,远远达不到教育部制定大纲要求,严重影响训练质量。在国防教育考核方面,没有制定教学计划、相关规章制度及规范的评价方式,导致学生出现平时训练懒散的现象,严重偏离了国家实施高校国防教育的目的。二、基于协调机制解决高校国防教育存在问题的对策建立协调机制,从上到下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划分各部门的权责,建立起监督制度,确保高校国防教育的顺利开展和创新。(一)省国防教育部门加强监管,督促高校落实政策省国防教育部门将相关文件政策下发到各高校后,缺乏一个有效的监管方式,导致高校只是应付式完成任务,没有真正落实国家国防教育政策。因此,省国防教育部门需不定期检查各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对做得不好的及时给予通报批评,与经费密切挂钩。若可以统筹安排承训部队到各高校开展国防教育工作,解决国防教育的老难题,必定将国防教育推上新台阶。(二)加强与部队建立深度合作关系高校要积极与承训部队进行沟通交流,争取成为固定合作伙伴,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包括参观部队营地进行实地教学,师资互聘达到资源共享,邀请部队专家进校举办“将军讲堂”、“名师讲堂”等专题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形式等方面,加强校军协作,持续推进交流,提高国防教育质量。(三)健全管理机构,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成立专门的军训办公室和国防教育教研室,负责制定全校军训工作计划,统筹协调军训期间的管理和后勤保障工作。加大师资建设力度,建立起一支素质良好、专业化的国防教育师资队伍,制定完善国防教育教师的培养机制,为其国防教育教师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帮助和培训更多的年轻国防教育教师快速成长。(四)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丰富训练内容,完善考核方式将国防教育课程纳入学校教学大纲,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完善考核形式。军事理论课可运用案例教学法等方式进行教学,激发学生对国防教育的兴趣。同时,开展国防知识宣传讲座,邀请英雄模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