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职高德育课趣味化教学的探索与研究[摘要]近年来职高的德育课程教学受到职高教师的关注,本文分析了现有职高德育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相关问题做了解决对策[关键词]职高德育课;趣味化教学;寓教于乐一、职高德育课存在的主要问题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材虽然经过多次改革,但是教学效果却仍然不尽如人意。现在的学生不喜欢上德育课,原因是内容枯燥,教师一味说教。德育课的教学现状告诉我们:一方面德育课教学内容仍然需要改革,特别是教学方式、教学途径不能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因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以往的学习经历中缺乏成功体验,更多的是受到教师空洞的批评教育。为此,笔者从德育课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途径上试图进行改革,从学生的价值取向、心理需求出发,实施趣味化教学探索,努力做到教学方式、教学途径与学生的需求相匹配。二、趣味化教学在德育课教学中的教学原则1.寓教于乐原则指的是教师在教学时利用各种教学变量(例如成功人士的实例、优秀学生的动人事迹、社会热门新闻等),抓住学生的兴奋点或好奇心,让学生带着快乐的情绪进入课堂,使教学在学生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研究的需求下进行。2.促进性原则指的是教学目标不仅是完成教科书所要求的教学内容和任务,而且结合教学对象的特点(如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情感激发的侧重点不同),步步深入,层层推进,促进学生进一步深入思考,形成正确的信念和价值观念。3.实践性原则指的是德育教学关注学生过去、现实的生活和未来的可能生活,将个体发展中的文化生活、精神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纳入具体的教学之中,以凸显德育课的实效性。具体地说是教学中兴趣的激发应多立足于实践,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切实体会到学有所用而更乐于学习,使德育课实现引导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教学目标。三、职高德育课趣味教学法的实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施在职高德育课教学中,应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结合学生对现实生活的认识,灵活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途径,形成“激发兴趣—产生乐趣—参与研究—建构理念—树立思想”这样一个教学活动链,充分发挥学生作为参与者主体的地位,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1.激情生趣,进行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处理职高德育课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非搬进课堂不可。笔者根据学生的不同专业需要来整合教材内容,抓住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安排教学内容,以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习热情。(1)围绕教学目标,组织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例如,请名人来作报告,指导学生阅读名人传记,学生参观先进人物事迹展览和开展社会调查和各种竞赛等。通过上述活动,将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2)灵活运用生动形象的案例进行分析,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获得情感体验,从而激起学习兴趣。(3)紧抓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展开讨论,实现教学目标。例如四川汶川大地震后,笔者临时安排了一节课,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有关资料、图片,并请学生朗读、解说。学生虽然从报纸、电视上已经看到了有关报道,但是在课堂上还是再一次被灾后的惨状所震动,被灾区人民的顽强意志所感动,被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众志成城的精神所打动。通过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引入,既体现德育课的与时俱进,能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动态,又进一步增强了学生对德育课的兴趣,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还促进了学生相关道德品质的形成。(4)加强实用性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学有所用。职业学校一般有多个专业,教学中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例如在《职业道德与指导》的学习中讲到“不正之风的危害”时,就要求不同专业的班组搜集不同的案例,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讨论,教师作适当的引导和补充:财会专业侧重于搜集贪污、挪用公款、做假账等案例,并针对这些案例,让学生讨论应对的防范方法;工民建专业侧重于搜集偷工减料的豆腐渣工程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的案例,并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