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为少数民族地区培养高素质实用型人才关键词:少数民族;学风;素质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2409(2020)06-1375-03学风是学校长期积累形成的一种氛围,一种精神。它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发挥教育作用,体现着学校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是学校创品牌、树形象、谋发展的保障。大学生的学风是大学生基本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其整个精神风貌和人格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它关系到大学生以什么样的态度、方法来对待自己的学业和未来的事业。所以,学风建设也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1学风建设是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和自我人格塑造的重要内容中国古代思想家讲求“格物明德”。“格物、致知,诚意,正心”的治学之道是历代士人追求的境界,“格物”是要求学生仔细考察天下的万事万物,推究它们存在变化的真实道理,才能获得丰富的知识,这样才有智慧;“明德”是要求学生彰显自己的心中美好的德性,革旧从新,身体力行,处于内心清明的善的境界。这就是做人的基本道理,它的核心是引导青年人怎样做学问,怎样做人,既体现了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又表现了新的时代精神,对当代青年学生同样有着深刻的启示。100年前,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和布朗运动三个不同领域里取得了重大成果,表现出震惊世界的才智。同时,爱因斯坦还总结了一个著名公式:W=X+Y+Z,其中W代表成功,X代表艰苦的劳动,Y代表正确的方法,Z代表少说空话。爱因斯坦以其对科学的孜孜追求,为后来者做出了榜样。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学风问题既是思想方法问题,也是学习态度问题”。大学生的学风建设首先要确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克服功利化倾向,提倡诚实学习。由于我们社会的经济制度是按照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价值规律配置资源、收入分配主要是依据效益来进行的,如果投入的劳动、资金等没有效益或效益甚小,那么就相当于是无效劳动。这一规律无疑给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注入了巨大的活力,同时也成为大学生知识更新和才能发展的心理动因。但也应看到社会上存在的“功利化”价值取向对大学生学风的干扰:在一些学生中出现了急功近利的学习动机和弄虚作假的学习态度以及考试作弊等行为,玷污了校园学习风气,影响了大学生的形象。伴随着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高等教育将更注重于大学生素质的培养,强调人的全面发展。学校在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培养其学会学习的能力,特别是赋予学生一种文化素质,一种在正确的学习动机激励下去构建合理的知识智能结构的能力和终生学习的观念。学会学习的能力将决定着大学生能否在未来的社会生存、立足和发展,能否为个人增值,为社会贡献。因此,大学生应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有目的地归纳自己的学习方法,有针对性地进行查询检索。对所学的知识能质疑,对所学的内容能归纳,对所学的方法能反思,对未知的领域能探索。在今天,教育将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将贯穿人的一生,大学本科阶段的1000多个学习日是一生学习的基础,这个基础扎实与否,不但影响到现在的成绩和择业,而且影响到今后的事业发展。大学生应珍惜当前这个学习的黄金时段,合理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涯,树立良好的学风,扎扎实实地打好人生发展的基础。2我校加强学风建设的主要做法2.1加强调查研究,掌握学校学风建设的现状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创建优良的学风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经过调查分析,我校在70多年的办学过程中,全体教职员工形成了爱岗敬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严谨治学、精益求精、关心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优良传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全校学生形成了积极上进、刻苦学习、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好学风。这些好的传统和精神是学校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