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必要性与现实性诉求摘要:高校德育重思想政治教育轻道德教育,学科教育重规范教育轻德育渗透。德育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英语是大学阶段重要的基础课程,英语教师应有意识地挖掘教材课文内容中的道德元素,在传授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进行德育渗透,做到既“教书”又“育人”。本文主要探讨了大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可行性和必要性。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德育渗透;必要性;现实诉求[中图分类号]H31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2831(2020)05-0075-3doi:10.3969/j.issn.1006-2831.2020.02.0211.德育的概念界定要了解德育的概念,首先要明确什么是道德。道德是一种由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根据人们的需求而逐步形成的一种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道德具有历史性、阶级性和继承性。道德规范与法律既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又有着明显的区别,相似之处在于两者都是行为规范,区别在于:第一,作用途径及约束力不同。法律是具有国家强制力保障的,而道德是一种心灵的契约,只能靠人们自觉遵守,所以约束力比法律弱很多,靠舆论来实现道德的力量;第二,形成方式不同。道德是在生活中逐步确立的风俗规则,法律则是由国家制定的;第三,代表的利益不同。法律一般是当权者管理的有力工具,而道德是群众在生活中的利益体现。德育主要包括思想品德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社会法律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健康心理教育,社会道德公约教育等。广义的德育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其中思想教育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以及思维方式的教育;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的教育;道德教育是指对人的道德素质的培养教育。2.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特殊性与可行性教育部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20)中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是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并集多种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的教学体系”。可见大学英语的教学不仅仅是英语语言知识的教授,更要突出教会学生如何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质,以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的社会发展以及国际交流的需要。钱冠连教授曾指出:“所谓外语的教育教养作用,是指外语教学对学习者功利(掌握一门外语)之外的思维的训练,人格的培养,对所学外语文化与情趣的灌输,综合素质的提高。一句话,外语教学的教养作用旨在与其他课程一道培养一个和谐发展的人,一个与高度文明相配的人。”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大学英语课程内容涉及中西方人文、社会、科技等多个领域的文化成果,构成了德育的文化资源。德育文化利用科技文化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利用精神文化(意识形态)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利用制度文化培育学生的法纪观念等。教师通过独特的语言文化传递方式,使学生通过对文化价值的摄取、意识形态的认同,获得人生意蕴的全面体验,进而陶冶自己的人格和灵魂。英语教学以交流为主要途径和方法,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等训练的同时,要注重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处理人际关系的社会能力及团队精神,帮助学生更深刻了解西方的道德、伦理及价值观,让学生认同人类共有的优秀品质,同时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和文化素养,引导并教会其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感与使命感,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构筑他们自尊、自爱、自强的人格品质,帮助其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达到利用教材来优化英语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道德与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另外,目前很多高校所使用的《新视野大学英语》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从教材的选材、编排到教学资源都呈现出强烈的时代气息,而且许多课文隐含着丰富的思想教育和德育教育内容,这就为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提供了客观可能性。3.大学英语教学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及现实诉求3.1目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弊端与不足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问题主要存在两方面:一方面,高校德育重视思想政治教育轻视道德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