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培养真善美大写的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北京十二中在“求真、崇善、唯美”教育理念指导下,提高德育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推进班主任队伍建设,优化班级管理,通过将“真善美教育”理念融入课堂教学、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教育、系列主题教育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各个教育环节,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学生全面而又个性的发展。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融入真善美课程是德育的核心,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形式,在学生培养中发挥着核心作用。学校充分挖掘学科教学中的文化内涵、德育因素、人文精神,将学科育人思想和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发挥课堂教学的德育主渠道作用,真正做到教书育人。在课程教学目标上融入真善美。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真善美,首先体现在教学目标的定位上。学校要求全体教师将“真善美教育”理念与各学科知识、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有机结合,三维目标中要体现真善美的育人要素。同时要求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有机统一,单有知识不等于形成智慧和素养;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与知识、能力融为一体才有生命力;能力本身也只有在知识的学习、训练中形成并得以体现和提高。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我们将三维目标作为整体系统设计,在教学环节上各有体现,如某个知识并不只是作为知识目标单一呈现,而是三维目标的有机统一。在课堂教学模式上融入真善美。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关键,也是“真善美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的集中体现。为此,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我校推进“设问、解问、追问、新问”的“四问”教学模式,全面构建生态智慧课堂;逐步形成北京十二中有效课堂教学标准,不断探究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课堂教学途径和方法;牢牢抓住教学中的五个基本环节,即备课要“精”、上课要“实”、作业要“选”、辅导要“深”、评价要“多”,让真善美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机融入能够真正落到实处。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融入真善美。在课程体系构建上,学校努力尝试整体构建“真善美”一体化课程体系,即求真类课程体系(包括数学、科学领域、研究性学习等),崇善类课程体系(包括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领域、社区服务),唯美类课程体系(包括艺术、体育与健康领域)。实践证明,“真善美”一体化课程体系的构建,既培养了教师的校本教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又培养了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体现真善美班主任队伍是学校德育的中坚力量,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提高全体班主任的育人意识和育人艺术水平,是落实“真善美教育”理念、提高德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在班主任的人格修炼上体现真善美。学校聘用品行好、有爱心、责任心强的教师担任班主任工作,把班主任师德建设放在班主任队伍建设的首位,制定并完善《北京十二中班主任工作规定》《北京十二中德育工作制度》,规范班主任教育行为;在全体教师会上介绍优秀班主任的高尚师德与工作经验,开展班主任师德演讲比赛,弘扬先进典型,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传递班主任师德正能量,提升班主任教师的人格魅力,体现班主任真善美的教育情怀。在班主任的能力提升上体现真善美。学校要求每位班主任成为求真的行者,有真情、真心、真诚,有真学问,做真人,寻真理,求本真;成为崇善的使者,与自然为善,与他人为善,与同学为善,与心灵为善;成为唯美的化身,有美德、美言、美行,去发现美、欣赏美、传递美、创造美。多年来,学校利用多种形式开展班主任校本培训,同时,选派部分班主任到成都、枣庄等地参加班主任专题研讨活动。在班主任校本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