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训练1发达的古代农业一、选择题1.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显,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A.谷物种植B.房屋建造C.陶器制作D.牲畜饲养2.“”“”下面两幅图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祈盼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的美好愿望,这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一个特点是()A.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有家畜养殖的传统B.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D“”.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3.下图展示的耕作方法,最早出现在哪一时期()A.商周B.西汉C.隋唐D.明清4.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A.汉代的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B.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C.汉代的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D.中国传统步犁的形状基本定型5.中国是农业古“”“国,每年立春日,都十分重视鞭牛迎春这一传统活动,唱词为一鞭曰风调雨顺,二鞭”曰国泰民安,三鞭曰天子万岁春。这一现象与我国古代哪一耕作方式有关()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D.千耦其耘6.下面的汉代画像石拓片和民间剪纸作品,形象地反映了中国古代()A.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B.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C.封闭的地主庄园经济D.乡村生活的祥和富足7.下图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的基本形式,这种经济形式()①以家庭为单位组织生产②生产的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家生活所需、交纳赋税③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全部自己生产④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求,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的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材料二民有幸不役于人而有田自耕者,皆以等书于籍而公(官府)……役之至不胜(不能忍受),则贱卖其田,或逃而去。——《欧阳文忠公全集》材料三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尔。——《救荒活民书》请回答:(1)材料中反映了小农经济的一个什么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2)据材料一,指出封建国家对小农经济的政策及其目的。答案1.A2.B3.B4.C5.C6.B7.A8.(1)特点:十分脆弱。原因:地主阶级的土地兼并;国家赋税的沉重;自然灾害。(2)政策:扶助、稳定小农经济。目的:保证国家的赋税、徭役;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农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