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医专学生就业摘要:民族医专学生毕业就业时至少面临三重劣势。学校可通过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和正确的择业就业观教育;注重榜样示范引领、社会实践引导和心理健康疏导;不断提升学生求职素质能力;倡导鼓励多渠道就业,多措并举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促进学生就业。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促进;民族医专;就业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2589(2020)10-0257-02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每年都有一定量的大学毕业生遭遇毕业即失业的窘境。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医学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民族医专)的学生,大多来自偏僻贫穷的农村,在毕业就业時至少面临三重劣势,一是《职业医师法》规定,专科医学生不能报考执业医师,所以医学专科毕业生毕业之际不能单独执业;二是由于医学教育的特殊性,学校短短三年时间的培养,医学专科生难以成为社会认可、合格的医药卫生人才;三是地处少数民族地区,对外由于交通信息不畅,就业机会较少;对内由于经济发展较为滞后,虽然地方社会提供了一定的就业岗位,但相较之下条件艰苦且待遇较低。三年寒窗苦,倘若毕业即失业,在精神和经济方面都将给整个家庭带来不可承受之痛。而成功的就业则会起到“就业一个学生,改变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良好效果。2020年,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知》(教思政厅[2020]1号),明确指出:“高校要建立和完善由学校党政统一领导和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相互配合,院(系)具体组织实施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工作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和促进学生就业中的积极作用”。一、民族医专学生特点分析医学专科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医专学生除具有一般大学生的普遍特点外,还具有其特殊性,体现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为以下特点。1.主要来自贫穷落后农村。一是民族医专的招生主要面向少数民族地区,办学定位主要是为广大基层农村培养招得进、学得好、下得去、留得住的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二是广大农村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教育相对滞后,而民族医专的录取分数线总体较其他本科院校或发达地区专科学校低,因此相对较好就业的医学类专科学校就成了广大农村学子的最佳选择。2.层次低、基础差。民族医专招生定位主要是培养少数民族学生,而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自贫穷落后民族地区,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和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不论文理科,民族医专的高考录取分数都低于普通本科高校,同时,职高、五专转录的“对口生”和自主招生的学生更是理论基础、自控能力比较差,因此学生的平均素质相对较低。3.存有自卑感、自信心不足。相当部分民族医专学生在度过短暂地被大学录取兴奋期后,总觉得自己就读的是专科学校,又地处少数民族地区,普遍存在自卑心理。总觉得与本科院校或发达地区高职高专学生相比,自己要矮人一头、低人一等,自信心不足。4.学习能力相对欠缺。民族医专学生由于大多来自贫穷落后农村,文化基础较差、底子薄,在学习中主要体现为学习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够、方法不够科学等,而医学的特殊性又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全面扎实的医学知识,所以学习较为吃力。二、民族医专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思想问题分析1.功利主义。大多数民族医专学生在就业时,很少考虑国家社会需要和自身实际,在求职上总想摆脱自己“农村人”的宿命,首选地理位置优越、有编制、工资待遇较高的对口医疗单位或科研院所,功利思想较为明显。2.自卑心理。在竞争激烈的求职场上,部分民族医专学生或者认为自身文凭低,学校牌子不响,感觉自己技不如人,文凭不如人;或者认为医学岗位需要的都是本科生或研究生,不敢大胆求职;或者在求职中受挫几次,从而产生强烈的自卑感并演化为自卑心理。3.焦虑恐惧。绝大多数民族医专学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焦虑与急躁,表现出失眠、身心疲倦、紧张焦虑、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