训练20大众传媒的变迁一、选择题1.“饮早茶,叹(粤语,意为享受)”报纸仍为当今广州的一大民俗。报刊对近代中国所起的影响包括()①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②开阔了民众的视野③大大丰富了下层民众的精神和物质生活④进步报刊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小明看到了他同学的一枚邮票(如右图),其图案和历史课本上的很相似。下面是他俩的一段对话,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中国的第一部电影B.这是以京剧为题材的电影C.这部电影是京剧鼻祖程长庚主演的D.这是一部默片,但首映时极为轰动3.《让子弹飞》是年上映的一部贺岁电影,许多台词在网络“上流行,一些网友还创造了让##”飞网络语言;电影的拍摄地——广东开平碉楼,游客数量激增。这表明,电影具有哪些功能()①大众娱乐功能②彻底改变人们生活方式③文化艺术等传播功能④商业功能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4.与电影相比,电视作为信息传播媒介的特点是()①时效性较强②人们的选择余地更大③普及率较高④视听效果较优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年9月19日,袁隆平院士指导的超级稻第三期目标亩产900公斤高产攻关获得成功。人们第一时间获知这一消息主要是通过()①报纸②电视③电影④互联网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右图是当今互联网上最受大众欢迎的QQ场景,那么互联网有哪些方面的优势()①集报纸、广播、电视的优势于一体②虽然快捷迅速,但费用较之打电话要昂贵多了③可以高度互动,双向传受④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7.以下有关报刊杂志、电影电视、互联网等传媒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报刊是印刷媒介,是最早的现代大众传播媒介B.影视是音像媒介,在工业社会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C.互联网是电子媒介,是信息社会的一个标志性的信息传播手段D.这三类媒介从技术层面上说是一个逐步替代的过程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环球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以及广州的《述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材料二维新变法迎来了中国国人办报的一次高潮,据不完全统计,在1895~1898年间,全国新出版的中国报刊约120种,其中80%左右为中国人自办。同时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领袖人物开始了办报活动。在北京创办的《中外纪闻》,在上海创办的《强学报……》、《时务报》在澳门创办的《知新报》,湖南维新派创办的《湘学新报》、《湘学报》和《湘报》等等,宣传变法图存。这些活动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以上材料均摘自姚福申《中国编辑史》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70年代中国办报者的主体是什么阶层?报刊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当时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2)材料二所述报刊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这些报刊的创办有什么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国人自办的近代报刊在当时有什么意义?答案1.B2.C3.B4.A5.C6.B7.D8.(1)主体:中国知识分子。基本内容:宣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原因:政治:列强侵略,民族觉醒,探索救亡道路;经济: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为报刊业提供了物质条件;文化:西方先进科技、文化的传播在客观上的促进作用;外国人在华办报潮流的推动。(2)核心内容:救亡图存,变法图强。特点:报刊以中国人自办为主;办报数量多;地区广;社会影响大。(3)宣扬资产阶级新文化(启蒙思想),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使中国的印刷出版、大众传媒以及整个文化事业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