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仁堡小学“2+2”高效课堂数学学案(B版)主备:李雅蕾审核:刘彩萍年级:五年级课题:《分数的再认识(一)》课时:第一课时【预习导学】(时段:家庭学习时间:10分)1、复习分数的意义。2、复习分数各部分名称。【课堂导学】一、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意义,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合作交流,丰富分数的内涵,发展数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教学重、难点:突出分数意义的建构,使学生充分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深化对分数本质的理解。二、导学过程:策略流程自主研习内容学法时间合作交流内容学法时间展示反馈内容方式时间点拨整理知识生成规律总结复习铺垫以旧引新5分1、师板书“分数”提问:“同学们,关于分数你们都知道些什么?2、用分数表示下面涂色部分。3、情境引入。师:笑笑说她一次能吃一块蛋糕的,你觉得她能做到吗?4、请看图说一。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先独立思考。学生边看边说。同桌之间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指名汇报。指名汇报。最后指名师小结:关于分数同学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我们为什么还要认识分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分数的再认识》。究竟我们要来认识些什么?请大家带着问题学习新课。(板书课题)师追问:“这三幅图都中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师小结:看来大家的看法不一,有说能吃完的,也有说不能吃完的。请看图说一说。概括小结:看来能不能说。笑笑能吃完吗?可以讨论。汇报。吃完关键是要看蛋糕的大小。这个蛋糕的大小就是我们今天要进一步认识的整体“1”。步步为营互助探究25分1、活动一:①、说一说“”可以表示什么?②、说说什么叫分数?2、活动二:看一看,想一想,与同伴交流。①、请拿出你们组所有笔的。②、拿出的笔数量为什么会不一样多?③、拿出的不一样,为什么还都是?3、活动三:①、一个图形的是,请你拼出这个图形。学生在学习纸上圈出每幅图的“”。生小组讨论后汇报。。先讨论后拿出组里的彩笔的“”。生相互讨论后各抒己见。学生小组合作还原图形。投影展示几位同学的作品。1、2小组拿了2根;3、4小组拿了3根;5、6小组拿了4根;7、8小组拿了5根。每组彩笔的总数量不一样。将不同小组作品进行展示。学生相互评价。引导概括:整体“1”可以是单个图形、一条线段、多个图形、多组图形等。教师小结: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师追问:“各小组拿的对不对?师小结:“因为每组彩笔的总数量不一样,所以拿出的数量也不一样。”教师小结:每组拿的都是本组彩笔总数的。教师评价。②、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学生各抒己见。指名汇报。教师小结:还原的图形要符合两个条件,其一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图形;其二是由四个基本图形组成。当堂检测巩固提升8分1、完成“选一选”。2、完成“找一找”。3、完成“议一议”。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回答、学生评价。教师适时点拨。回顾全课总结收获2分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你认为谁的表现好,为什么?学生自由说一说。教师总结。三、板书设计《分数的再认识(一)》“1”把一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表示。单个图形是一条线段多个图形多组图形。【达标训练】课本上剩余的习题。【课后反思】教学完这节课,我有以下的收获:1、从关注学生的学习基础展开教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我在学生对分数意义已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让学生体会相同的分数“”,由于总数量的不同所对应的分量也不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整体“1”不同,同一个分数所表示数量也不同。2、注重学生全面参与、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本课的教学中,使全体学生始终积极主动参与整个学习活动中,课堂气氛很活跃。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在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情况下,全班展示交流,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