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要求高校人事由“管理”变“服务”】高校人事改革摘要。所有高校人事部门,都在做“管理”工作,他们掌控着学校的“师资建设”、“职工福利”、“人员招聘”、“员工培训”、“职务评审”、“资格认定”和教师“政绩考核“等“生死大权”,涉及到教师的晋升和福利等重要命脉,受到特别“敬重”。然而,教师工作是伸缩性极大的工作,他们的潜能如果能够得到科学调控而有效发挥,可能“下班也在工作”,反之,则可能敷衍了事,“上班也可能是休息”。时代要求高校人事应该由“管理”转化为“服务”,让教师由被“管”者演变成被“服务者”,才能有效地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师潜能,为学校培养出更多优质人才。关键词:时代要求高校人事管理服务教师优质人才高校现行的人事管理体制基本上是沿用上世纪中叶留下的“传统规章”,不仅难以符合新时代要求,一些“陈旧观念”还可能窒息教师积极性。变人事“管理”转为“服务”,科学地调配学校资源,清晰人事部门的目标,推行有效的竞争机制,实施优质服务,才能实现人力资源的最有效发挥。国家经济发展要求高校人事部门构建适合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服务机制;通过善用人力资源、激发教师潜力、提高服务效益,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为培养万千优质人才垫下基石。一、“传声筒”已经无法适应需要长期以来,高校人事部门经常扮演“传声筒”角色,工作程序基本脱离不了开会、传达、照搬三部曲。将传统人事管理方法,改为能够有效激发现有资源、推行科学的人才流动措施、建立有效的竞争机制,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工作的重点。“传声筒”已经无法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人事部门必须真正认识到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尊重教师,重视教师的实际需要,脚踏实地为教师服务,使有水平、有能力的教师安心工作、尽第1页共4页力工作,让能力不够的教师快速提高水准,使学校出人才的目标更快实现。1、重视现有人才是最好“引进”许多高校为了在学术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想方设法加大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制定许多优惠政策。然而,许多学校在实施“引进”人才的时候,却经常忽视了现有人才潜力的开发与利用,忽略了他们的需要。事实上,加强校内人才队伍的稳定,通过优质的服务,真挚的感情留住现有人才,是最好的“引进”。事实上,许多学校一边引进人才,一边却失去学校现有的人才,产生“零全力”结果。这样的人事管理绝对适应不了新时代的要求。2、引进人才应“全面考察”引进人才有时是必需的,引进高素质的人才有利于激活学校教师的活力。但是,大部分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基本上是领导说了算,缺少对引进人员的全面了解,引进的时候往往过于重学历,轻能力。须知高校教师是“工作母机”,既要学历,更需要的是能力。要创造各方面的配套条件,让引进人才“坐其位,尽其用”,充分发挥带头人和业务骨干的作用。同时还要注意引进人才应具有为人师表、高尚的道德情操,符合高校的文化精神和可持续发展方向。3、学术腐败现象成“致癌细胞”在高校中愈演愈烈的学术腐败现象,已经严重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学术腐败就像是“致癌细胞”,在侵蚀高校的神圣殿堂。如何探索建议有效的控制、防范和惩罚学术腐败机制是迫切的问题。人事部门可以通过建立教师学术信用制度,记录和反映教师信用情况,以净化学术风气,保证高校教研、创作在公正的气氛中进行,真正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高素质教学研人才犹鱼得水,使人事服务变成推进教学进步和科研创新的强动力。4、研究项目经常在简单重复我国高校的办学资金虽然比以前有长足的进步,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十分不够。高校人事部门应该提醒学校将更多资源投放在刀刃上,投放在教学和科研的第一线。目前,许多第2页共4页高校的研究项目在简单重复,看兄弟学校做什么,自己也做什么,理论脱离实践现象经常可见,具前瞻性的重大研究课题不多。不少学科的教材缺少创新,缺少自己独特的东西,无法培养出高水平的学生。人事工作人员应该有清晰的意识,努力配合学校弹唱“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这个主旋律。5、资源错配现象亦时有发生高校每年都会从教师、研究员等专业人才中挑选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