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线性思维训练五(————古代中国农耕文明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现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唐代诗人姚合诗曰: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此诗反映的社会现象是()A.社会动荡,田野荒芜B.区域性商人集团形成C.重商抑农政策的推行D.商业的繁荣发展2.中国古代地主大量占有良田,而贫者无立锥之地,土地兼并问题始终无法根治,这是因为()A.地主土地私有制的存在B.地主势力强大,专制王朝也无法控制C.土地兼并是正常现象,即使是开明的政治家也会忽略这一问题D.专制王朝禁止农民私自开垦荒地,只能耕种地主的土地3“”“.三旬蚕忌闭门中,邻曲都无步行踪。犹是晓晴风露下,采桑时节暂相逢。小妇连”宵上绢机,大耆催税急于风。今年幸甚蚕桑熟,留得黄丝织夏衣。此材料描述的是()A.丝织业B.制瓷业C.冶铸业D.造纸业4“.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C.表明政府十分重视商业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5“………….今若举开采之事,聚集多人,难以稽察约束,恐为闾阎之扰累。现在劝民开垦,彼谋生务本之良民,正可用力于南亩,何必为此徼幸贪得之计,以长喧嚣争竞之”风。(自《东华录》)。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朝廷最有可能()A.鼓励商业资本的积累和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B.撤销现有相当规模的官营手工业C.对民营手工业实行低价收购,无偿摊派D.默认雇佣和被雇佣关系生产方式的发展6.阅读英国输华货物统计表,造成该表所反映趋势的根本原因是()A.鸦片战争后中国市场被打开B.鸦片走私泛滥,抽走大量资金C.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抵制作用D.中国开放的口岸太少7“”.晚清实业家张謇认为:发展实业重点应当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但是实施的结果,纺织业发展空前,而钢铁业一筹莫展。当时中国钢铁业没有进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对外赔款使重工业发展缺少资金B.清政府尤其是顽固派阻挠发展重工业C.重工业投资多、周期长、利润少,私人不愿意投资D.西方列强对中国矿业资源的掠夺和外资工业的激烈竞争8.1957年7月31“‘’日,《浙南大众报》发文说:包产到户现在虽然已在许多地方被丢‘’进了垃圾桶,但也还有一部分干部和农民眼睛未亮,抱着狐狸精当美女,恋恋不”舍。上述材料说明()A.文章极力宣传人民公社化运动B“”.包产到户不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要求C.当时在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上存在意见分歧D.农业合作化运动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9.图片中老人的重要谈话回答了困扰和束缚人民思想的一些重大认识问题,其内容不包括()A.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B“”.对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新理解C.改革是解放生产力D.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10“”.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曾经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了数次调整。文革以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方面的突破性举措是()A.大力发展乡镇企业B.直接选举农村基层干部C.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在全国统一废除农业税11“”“.人民公社为什么会消亡?有一个顺口溜评价公社体制是瞎指挥的班子,吃大锅饭”的架子,一平二调的路子。如果从以下诗句中选用一个能够说明人民公社消亡的理由,它应是()A“”.鞋合脚,政策好。人出力,地献宝!B“”.实行多种所有制,政企分开放权力,按劳分配唱主角,多种方式并一体。C“”.出工慢腾腾,下班一窝蜂,成天磨洋工,吹个哨子敲个钟。D“‘’”.商店关门改了行,农民背矿不收粮。矿石烧红就是钢,炼出民众好思想。12.山西昔阳的大寨精神,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作为中国农业的旗帜。作家凌志军在《1978—“”历史不再徘徊》一书中的第五章标题是:昔阳到凤阳。这一标题包涵的深刻含义是()①昔阳的大寨精神已经辐射到贫困的凤阳②昭示历经20年的人民公社制度已走向尽头③中国的农村经济体制将发生重大的变革④凤阳小岗村的星火将成为取代大寨旗帜的烈焰A.①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二、非选择题(每题20分,共40分)13.阅读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