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图形》教学案例与反思教学内容:“对称图形”教学目标:经历观察、操作和比较的过程,学会辨认对称图形,提高判断能力;经历多种感观多种形式的参与,感知对称图形的特点,提高认识水平;经历剪、拼、画以及计算机的操作,丰富学习方式,增强操作技能,体验学习的快乐。教学过程:一.展示民族音乐,创设愉悦情境。1.情境:“碧草青青花盛开,彩蝶双双久徘徊”,在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化蝶”选段的渲染中,学生在愉悦的气氛中开始观察优美的画面:画面中有草有树有人,重要的是有蝴蝶。【注:民族文化的熏陶,需要学科教学点点滴滴的渗透,数学学科也不例外。】2.观察:引导学生观察蝴蝶的特点?3.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描述画面,其中关于蝴蝶的有:蝴蝶很漂亮。一只蝴蝶大一只蝴蝶小。【注:在学习对称之前,学生不会从蝴蝶左右两边是一样的,这样对称的特点上去描述。这就是真实的课堂。】4.师启发:我们今天要从数学的角度来研究它!播放特写镜头:蝴蝶把翅膀合起来,又展开。让学生感受到蝴蝶左右两边一样,翅膀对折完全重合的特点。【注:用数学的眼光去看事物,这也是数学教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当前的数学教育,不是为了培养数学家,而是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把数学的思考应用到生活中。】二.多种学习方式,认识对称图形。1.师:这里有很多课前小朋友的剪成图形,请你们观察一下,看一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2.生:各种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不同。有的按形状分,有的按大小分。3.拼一拼:师:从上面的图形中,你能不能选两个拼成下面的图形呢?学生操作。【注:动手操作,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很受欢迎的学习方式,而对于教学的来说,这也是一种必要的方式,因为它着实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在课堂上,我们看到学生沉浸在操作的喜悦中,专注而又高兴。】4.老师组织学生展示作品。学生把自己的作品贴在了展板上。5.师:除了这些图形以外,你们还能不能拼成同类型的其它图形?学生拼出了各种各样的图形。都展示到展板上。师:小朋友拼的对不对,我们先来看原来的这两组图形有什么特点?生:两边都是一样的。师:两边是指什么?生1:左右,生2:还有上下。生:两边对折会对称的。生:两边对折会一模一样的。生:如果在图中间画一条线,上下或者左右会是一样的。【注:学生的思维非常流畅。学生怎么会想到这样的一条线?是生活经验还是非课堂的习得。课后问了这个学生,他说以前他折过这种图形。】6.看看我们的同学拼出的图形,有没有不是同一类型的?7.讨论个别学生拼成的图形:生:到底行不行?我们叠一叠,学生操作,验证结果的正确。8.得出名称:师:象这样的图形,我们给它取个名字?生:对称图形。【注:学生很快就知道了,因为学习的渠道不只是课堂。对于这样的数学术语,其实也无须启发,因为很多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师:对称图形有什么特点?生:左右或者上下都是一样的图形的。生:盛老师,在生活中也有对称图形的。【注:以前我们强调数学应用于生活,老师总会指导学生把数学联系生活实际,但是新的阶段开始了,学生能自觉把数学联系生活了。这个学生的发言就是没有任何教师提示的。】师:那你们就说说看?【注:教师的教案里没有把这个环节设计在这里,灵活的老师就顺水推舟了,这也是生成式教学的艺术。】生:剪刀,(因为学生刚用过)老师手里的双面胶,生:门,生:到底是不是?生:对折一下试试看?生:门能对折?生:还有面包(估计那是他今天的早餐)生:衣服,裤子?生:是吗?生:脱下来折一折。(童言无忌)生:橡皮,生:不行吧生:要全新的,没用过的。……【注:课堂的气氛达到高潮,你一言我一语,但很有序,这个班的学生发言习惯很好,别的同学在说,大家总是在听,等别人说完了,自己还有什么不同看法?直接补充?这或许也是数学课堂的新的好习惯。】三.动手操作,制作对称图形师:生活中的对称图形真多。现在我们就来制作一个对称图形?师:现在我们要来制作一棵小松树,有什么好办法?生:先画一画:师:怎么画?生:画一棵。(这是已有美术的经验。)生:不用画一棵,只要画半棵。(这就有了数学知识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