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案例教学内容:四年级下册《三角形内角和》及相关练习。教学准备:学具袋(各种三角形若干个)量角器、剪刀、学生草稿纸。设计理念:本教学活动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从情境中出发经历猜测、验证、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的能力。同时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他们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因此,我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1、通过测量、剪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能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2、经历探索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过程,感受数学的研究方法,并能运用到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3、继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探索中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功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请来了一些小朋友与我们一同学习。瞧。他们来了。你们认识他们吗?(出示各种三角形图)生:认识。学生回顾已认识的几种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师:同学们真棒,一眼就认识了它们!可是这次它们之间遇到了一些小问题,想请同学们帮忙?你愿意帮助它们吗?生:愿意。师:那我们先来听一听发生在它们身后的故事吧!大三角形说:“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锐角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是这样的吗?我可不这么认为。”钝角三角形说:“别吵了我的一个角比你们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们大。”锐角三角形不服气说:“那不一定吧!”。这些三角形你一言我一语争论起来了。最后等边三角形说:“大家都别争了还是请同学们来做裁判吧!”师:同学们,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好吗?生:好师: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三角形的内角和(板书)【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营造一个趣味昂然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吸引学生,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去,利用一群三角形小伙伴之间为谁的内角和大而引起了争论,这就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急于想知道到底谁的内角和大呢?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二、引导探究,交流发现。1、分小组合作学习(量一量)师:那我们用什么方法才能求出三角形的内角和?(用量角器量出三角形各个角的度数)生:用量角器测量三角形每个内角的度数,再把三角形的度数加起来。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中的三角形图形。要求:每人测量一个三角形即可,小组内的成员要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进行测量,把结果填在表格里。三角形名称测量∠1的度数测量∠2的度数测量∠3的度数三角形内角和学生动手操作。2、交流发现师:量、算出结果的同学,小组交流,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内交流。根据自己填写的答题卡学生小组交流。)全班汇报交流意见。师:谁来把你们小组的发现来说一说。生1:通过同学们测量,我发现我们小组的同学量得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生2:我们小组只有王梦婷同学测量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78°,其他同学都是180°。生3:我们小组有同学测量出三角形内角和是181°,也有179°的,也有180°的。小结:大部分同学们通过测量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那三角形的内角和是不是180°呢?【评析:通过测量,比较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充分感知三角形的内角和大小,但由于测量本身有差异,我并没有直接得出三角形内角和的结论。而是让学生去另辟蹊径想办法验证前面的猜想,想一想有没有别的方法来求三角形的内角和。让学生尽量放开手脚,让思维真正“展翅高飞”。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三、验证猜想,解决问题1、拼一拼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大约是180°,那除了量角的度数,还有其它办法可以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吗?生1: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撕下来拼一拼。生2:我们可以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剪下来,再把三个角拼在一起看它们拼成什么图形。……师:这个想法很有价值!那我们先任意画一个三角形,把三角形标出它的三个角然后把三个角剪下来,再拼一拼,看一看,你能发现什么?学生手操作,教师巡视。(学生发现都能把它们拼成一个平角)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