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学习考察有感武汉市茅店中学李琼琼伴随新课程改革的强劲东风,武汉市于2006年秋开设了《历史与社会》课程。作为担任这门新课程的一线教师,通过近半年的教学,我产生了很多的不解与困惑。12月中旬,我有幸随市教研员及各区骨干教师赴浙江省进行学习考察。通过几天的听课与研讨,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让我对《历史与社会》有了比较深刻的领悟,也使我的很多不解和困惑豁然开朗。对比他人的教学,反思自己的教学,我获益匪浅,也明白了很多道理。一、新课改下课堂教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1.课堂上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已成所有老师的共识过去的教学,教师常常唱独角戏,把自己当作“主角”,把学生当成“配角”,教师讲学生被动听,根本没有师生互动的过程,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富有创新的参与过程。而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它强调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器”,而应该是课堂的主人。此次浙江之行,我深切地感受到浙江老师都非常注重在课堂上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全面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老师们的教学设计新颖、构思巧妙,通过创设情境,在活动中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的精神得以充分的体现,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主动,也更敢于表现自己。如杭州市采荷实验中学黄佳老师的《在生活中感受工业革命》一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小组讨论“列举衣、食、住、行等方面的例子,通过其演变过程说明工业革命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变化”。在小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学生回答问题非常积极,列举了服饰、饮食、交通工具等的演变,并说明工业革命使我们的生活更光明、舒适、五彩缤纷、便利……学生们精彩的回答获得了所有听课老师的一致认同。这很好的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体现了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2.课堂上更多老师开始关注小的细节细节决定成败,教学过程中的细节部分处理是否到位也会对一节课的成败起到重要作用。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关注课堂教学中的细节,依据课标力求精心设计细节体现历史与社会的意境,因而课堂中经常出现一些令人惊喜的亮点。如杭州市采荷实验中学的王晓红老师的《与山为邻》,有一个环节是“请用词语描述天山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人自然,自然人”。通过此环节的设置,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人与自然的相互关系,从而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要保护自然保护环境,因地制宜的观念。又如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中学的姚佩佩老师《干旱的宝地──石油宝库》一课,其中有“五颜六色──你能用三种颜色描绘波斯湾地区国家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特点吗?”学生充分地展示了自我,答案非常精彩,既总结了这节课的内容,又体现和深化了课标的要求。3.课堂上不仅重结果更重过程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强调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要使学习成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主动参与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此次学习考察活动中,我发现很多老师都已经充分地认识到了这一点。课堂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把富含众多信息的精美图片或文字资料展现给学生,并创设了大量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再总结归纳。课堂中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从而让学生真实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展示自我,张扬个性。如宁波市北仑区芦渎中学的孙静久老师展示的《文明中心──城市》一课,首先展示了四则材料和几幅有关上海的图片,让学生一一分析归纳,得出上海是国际性大都市的结论;而后的合作探究环节中,学生根据手中已有的资料分析了上海能成为国际性大都市所具有的有利条件;接着又带领学生了解了日本的科技小城──筑波;在最后的思维拓展部分,借鉴上海和筑波的经验,展望北仑港城的未来。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几乎全程参与,学生活跃的思维,充满理智的回答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综观此课,教学环节紧凑,内容饱满,活动有主题、有组织,师生交流、互动的过程也处处得以体现。4.课堂上教师善于运用有效评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