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重水复”中如何寻求“柳暗花明”——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重新定位-历史论文在“山重水复”中如何寻求“柳暗花明”——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重新定位◇四川省汶川中学郭登富摘要:随着知识信息时代的到来,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 广大教师难免会“疑无路”,这就需要重新定位。 如何定位?文章从职业性质、思想品德、知识结构、所扮演的“角色”、学生观、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了探究。关键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小学教师;重新定位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1-0568(2014 )21-0048-02 南宋诗人陆游有一首《游山西村》 ,美妙的诗句勾画出了一幅美丽的山水农家图。“莫笑农家腊酒浑, 丰年留客足鸡豚”足以使人联想到好客农人的热情,那杀鸡、宰猪待客的劲头, 足以让人流连忘返。 接下来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却是揪心的,而“柳暗花明又一村”又意外地让人惊喜若狂。其实,面对已经实行多年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有的教师依然是“山重水复疑无路”。究其原因, 主要是因为认识不足。如何认识这次改革,如何适应改革,如何在改革中走出传统教育的模式?这应该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在改革之初首先要面临的问题。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 笔者积累了较多的经验,现就这一问题进行探究。随着知识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促使我国的基础教育必须从“应试教育”中走出来,为此,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这次新课程改革倡导以“学生发展为本”, “学生为主体”, “教师为主导”。 新改革标准指出: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因此,改革的实质就是要打破传统的“应试”模式,让学生在教师“主导”下自主学习。中小学教师是新课程改革的具体实践者,如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按照新课程改革精神, 教师再也不能按传统应试教育进行教学。于是,许多教师难免会陷入“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境地,这就需要给自己重新定位。一、应给自己的职业性质定位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前,中小学教师大多照本宣科,采取“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除了利用现成的、 已老化的教学理论去“教书”,就再也没什么新花样。所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中小学教师不能像过去那样单纯“教书”,而应该成为教育型专家, 这就需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有较深厚的教育理论。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具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