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花边》教学案例李海霞课题:《漂亮的花边》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湘版美术教材)二年级上课时:1课时背景这里说的花边指的是二方连续纹样,这种纹样具有连续的特点,是由一个图形向两边延伸形成的?花边的用途很广。本课是让学生了解花边的特点,知道花边的历史及在生活中花边的应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出漂亮的花边。本课主要让学生用剪纸的方法来表现花边。使学生掌握用剪纸的手法制作花边的技能和基本方法。学生用自己创作的花边来装饰老师带来的“花瓶”。通过这种方法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了解生活创造美,养成观察生活的习惯,从生活中发现美。并能用艺术的手法表现生活,美化生活。教学准备:不同骨式规律的花边范样、单独相同的几朵花、各种不同样式的花边、不同形状和颜色的花瓶等。二、问题1、掌握用剪纸的方法制作花边的技能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美化生活的意识和应用美术的能力2、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发散思维,用手工制作的方式表达自己的创造想法。3、讨论促进思想创意,在学习交流活动中体现自己的分析能力、创造能力。三、教学流程片段一出示实现准备好的一个图形,师:我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朵小花,大家看一下,大家喜欢吗?生:喜欢师:大家喜欢魔术吗?今天我就用这个小花给大家变一个魔术。同学们要仔细看哦?(演示这个图形一个个想两边重复延伸)师:大家观察一下,现在这个小花发生什么变化呢?又有什么特点呢?师:同学们看的真仔细,这些是由单独花纹连起来就组成的一个漂亮的花边,同学们你们觉的它美丽吗?想知道这样漂亮的花边是怎样做成的吗?生:想。师:那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做这样漂亮的花边。(板书课题)分析:要想让学生从课间的兴奋中到课堂上来,就要让学生的兴趣转移。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就要找到学生感兴趣的事。我用魔术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产生好奇心,对这节课产生学习的欲望。可以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上来,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片段二师:大家知道吗?其实花边在很早以前就出现了,同学们请看书(原始社会马家窑文化彩陶瓮)师:大家看一下这个彩陶瓮的“花边”是什么?生:几何形体。。。。。。师:同学们看的很仔细,原始人类用简单的几何图形和简单的纹样来装饰生活中的器物,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到了元朝时期器物上的装饰也在起着变化(元朝的青花瓷)大家看一下有什么变化。师:图案的设计变得比较复杂,从这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国家从古至今在艺术方面的造诣精湛,这也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2、师:其实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花边应用的更加广泛,大家想一想你在什么地方看见过花边?生:床单、栅栏、吃饭的盘子、杯子等等师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发现了这么多的花边,大家可以看的出来,这些各种各样的花边装饰着我们生活中的各个地方,而且我们现在的生活中的花边除了继承原来精美多样的特点之外,更加追求简洁、大方和色彩搭配的协调性。师:观察书上花边范例,看能应用与哪些地方?生:窗帘,墙纸。分析:本课采用学生能直接观察到的教学资源——美术书。根据书上的图例来让学生对比观察花边从古至今的变化和应用。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直观的对比,从而引导学生思考在生活中花边的应用范围。了解不同的花边应用的地方也是不同的,引导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片段三师:我们来想一下花边图案可以是什么?(师根据学生说的把制作的范例给学生展示,在展示中进行总结花边可以用植物,动物等)师:刚才我们欣赏了很多花边,也看了这么多范例。大家想一想花边有什么特点呢?生:都是一样的图案师:花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像这种“一样”的花边是怎样形成的?师总结:花边是由一个图形向两边延伸形成的?师:花边中重复出现那个图案我们给她起个名字就叫“基本图形”看了那么多的花边,你来想一想这个“基本图形”都可以是什么图形呢?(欣赏各种花边)师:我们怎么把这个“基本图形”做成一个花边呢?(学生讨论)1、学生汇报总结制作方法2、师演示制作方法(1)用电脑复制单独一个图案,在把这个连续团粘贴到单独图案的旁边。(2)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