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兴文二中蒲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2.能说明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3.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步骤能力目标:1.通过渗透现象的演示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能力2.尝试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3.能够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情感态度价值观:1.初步培养学生探究学习、合作学习能力2.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二、教学重点1.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2.探究实验中怎样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3.探究实验中怎样进行实验设计三、教学难点1.理解渗透作用的条件2.探究实验中怎样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3.探究实验中怎样进行实验设计四、教学过程展示幻灯片1导入:展示幻灯片2教师:大家可能注意到,在大屏幕上有一首诗。请咱们班朗诵最好的同学朗诵一下。学生:朗诵。教师:现在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这首诗它所描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里面的谁指的又是什么?学生:细胞膜。教师: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细胞膜作为边界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展示幻灯片3教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下,老师给出的这些细胞内外的物质中,都有哪些物质能够跨过细胞膜进出细胞?学生回答教师:实际上我们已经发现细胞膜是可以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那么这与细胞的结构有着怎样的关系?它又是如何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呢?这就是我们这一章要学习的内容——第四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在细胞内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什么?学生:水教师:这节课我们就以水为例来探究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板书)物质跨膜运输,实际上是一种分子运动。同学们来看老师手里,这里有一杯清水,现在我向里面里两滴墨水,看一下,现在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扩散现象。教师:扩散实际上是一种分子的运动,那么这种运动的方向是什么?学生:不规则的。1教师:但整体来看,这种墨水分子它的总的运动趋势是由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运动。那么,物质的跨膜运输,当分子遇到膜的时候,它们又是怎样运动的呢?我们借助这样一个物理装置。展示幻灯片4同学们来看一下,上面是一个倒置的漏斗,下面是一个烧杯。我们在倒置的漏斗中放入30%的蔗糖溶液,在烧杯中加入清水,在这两种溶液当中我们用半透膜(我们物理上学习过半透膜,什么叫半透膜?——水分子可以通过,其他溶剂分子不能通过的)。我们在这儿加上一层半透膜,利用这层半透膜,将两种溶液分隔开,使两个溶液的液面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一段时间以后,会出现怎样的现象?这个实验我们已经请我们实验小组的同学在课前完成了这样一个实验。我们来看一下,这是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安置好实验装置之后拍的相片,这是在20分钟后拍下的相片。展示幻灯片5我们的同学看一下,出现了什么现象?学生:液面上升了。教师:什么的液面上升了?学生:漏斗内的液面上升了教师: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的脑子里闪出的第一个疑问或者问题是什么?(这个液面为什么会上升?)可能这个问题我们解决起来不太容易,老师把这个问题化成了几个小问题:展示幻灯片61、蔗糖分子和半透膜两侧的水分子是否都通过了半透膜?(蔗糖有没有通过半透膜?——没有。漏斗里面的水有没有通过半透膜?——通过了。烧杯里的水有没有通过半透膜?——通过了。)2、半透膜两侧水分子通过的数量一样吗?(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也就是说两侧的水分子实际上都通过了,但是由于漏斗内的水分子密度小,所以不断地由烧杯内的水分子扩散进入漏斗,这样就使得液面上升了。)3、漏斗内的液面会无限上升吗?(不会。)那么,什么时候停止啊?(半透膜两侧的浓度相等的时候。)会相等吗?实际上我们同学注意到了这样一个问题,最终当液面不再上升的时候,实际上并不是水分子不再扩散了,而是运动速率相等达到了一种动态平衡。)像这样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现象,我们把它称作渗透作用。了解了这种渗透作用,同学们现在来看能不能利用这种装置来帮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假如说我手里有两瓶蔗糖溶液,一瓶是10%的,一瓶是50%的,但是这两瓶溶液的标签,不小心弄掉了。那么。有没有同学利用这样一个实验装置,帮助老师区分哪一瓶蔗糖溶液是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