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分车间重大危险源、要害部位、重点岗位管理控制方案(初定)一、基本概念1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我车间两个液氧储槽容积都为500立方米,最大储存量为350吨,且相隔间距小于30米,根据《GB20579-2006化学品分类、警示标签和警示性说明安全规范氧化性气体》、《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9)》和《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2005)》,液氧储存临界量超过200吨的,即为重大危险源。2关键装置是指在易燃、易爆、易中毒、易腐蚀、高温、高压、真空、深冷等条件下进行工艺生产操作的装置。我车间两套装置共4台液氧泵,工作压力在6-8Mpa,转速3440rpm,流速10441/m。3重点部位是指制造、储运易燃、易爆、易中毒危险化学品的场所,以及可能形成爆炸和火灾的罐区、装卸台等;对关键装置安全生产起关键作用的公用工程系统。我车间液体储槽区域及氧防爆墙属重点监控部位。二、空分车间危险源责任分工:装置车间安全管理班组安全管责任人理责任人液体谢建才、徐志各班长储槽区域强4台液氧泵张各班氧气防爆张传各班三、安全管理控制方案车间管理人员:1、车间主管直接对重大危险源实施管理并对管理结果负责。(生产装置)2、具体管理措施应依照《工艺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重大危险检测、监控、管理规定》等公司规定执行实施。3、严格对消防系统统进检查,定期维护保养。4、根据公司要求和车间工作计划,对重大危险源紧急事故进行抢险救灾及日常演练。5、车间每周进行一次安全、设备等综合性检查,对检查出项目督促整改。6、车间管理人员对生产装置每天进行一次巡检。=1沸点相对蒸气密度(空气7、对员工抓好安全、工艺操作培训工作。班组:1、严格按照车间和公司有关规定严格进行巡检,发现隐患应及时上报,做好记录,联系有关部门进行处理。2、班组每周进行一次班组安全学习,并做好记录,建立学习台账。3、在重大危险源岗位工作人员必须经过上岗培训,并考试合格才能进入工作岗位,外来人员必须有车间或公司员工陪同方可进入生产区域(并配备防护用品)。4、设备维修和动火等项目施工,必须持检修安全作业票和动火证,经现场查看,工艺处理并验收分析合格,方可进行维修和动火,工艺做好监护工作。5、班组应每天对生产区域内的消防、防护器材进行定期检查,车间每周抽查相结合,保障设施正常运转使用。6、对生产区域内的固定报警装置,定期进行检查,出现有失灵和损坏应及时联系维修,保持其灵敏可靠。四、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分析1氧气-相对密度(水1.14(-183C183.1=11.43饱和蒸气压506.62(-(kPa164C临界温度-临界压力118.95(MPa5.08危险特性: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如乙炔、甲烷等)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危险性类别:第2.2类不燃气体侵入途径:吸入健康危害:常压下,当氧的浓度超过40%时,有可能发生氧中毒。肺型:见于在氧分压100〜200kPa条件下,时间超过6〜12小时,开始时出现胸骨后不适感、轻咳,进而胸闷、胸骨后烧灼感和呼吸困难,咳嗽加剧;严重时可发生肺水肿,甚至出现呼吸窘迫综合征。脑型:见于氧分压超过300kPa连续2〜3小时时,先出现面部肌肉抽动、面色苍白、眩晕、心动过速、虚脱,继而全身强直性抽搐、昏迷、呼吸衰竭而死亡。眼型:长期处于氧分压为60〜100kPa(相当于吸入氧浓度40%左右的条件下可发生眼损害,严重者可失明。由于氧气能氧化大多数活性物质,与易燃物能形成有爆炸性的混合物,是易燃物、可燃物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液氧产品储存和装卸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造成液氧储罐及其附属设备和管道泄漏,致使氧气与可燃物质接触,在有引火源存在的情况下会引起燃烧、爆炸。2引起储罐及其附属设备和管道泄漏的主要原因1.储罐及其附属管道长期受到腐蚀引起泄漏;2.低温液体泵、阀门等密封不严引起的泄漏;3.人为破坏造成的设备泄漏;4.法兰连接处的垫片受损或螺栓松动引起的泄漏;5.其它原因引起的产品泄漏。3产生明火的原因1.操作工吸烟、自带打火机等火种;2.电器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