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阳一中语文组《马说》复习韩愈文体、作者常识:文体、作者常识:11、、““说说””是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跟现代,跟现代杂文杂文相似,相似,可以可以议论也可叙事议论也可叙事,,但都是为了但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作说明一个道理或抒发作者的感想者的感想。。常用常用托物寓意托物寓意的手法。的手法。““马说马说””即即谈马、论谈马、论马。马。22、、《《马说马说》》的作者的作者,字,字,是,是““””之一。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之一。因其世居于昌黎,故又称;本文选自;本文选自《《韩愈文选韩愈文选》》中的中的《《》》,,《《马说马说》》是其中的第是其中的第篇。篇。唐代文学家韩愈退之唐宋八大家韩昌黎杂说四背景介绍这篇《马说》大约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这时,韩愈初登仕途,很不得志。他曾三次上书宰相求重用。很可惜有“忧天下之心”的他,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郁郁不得志,再加上当时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有才能之士不受重视,所以他有“伯乐不常有”之叹。必考语句翻译: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5、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6、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7、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1、①策之不以其道②执策而临之③策勋十二转2、①一食或尽粟一石②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①其真无马邪?②其真不知马也③其如土石何(用鞭子打)(马鞭子)(通“饲”,喂)(表反问,难道)(表揣测,恐怕)一词多义一词多义记/记录吃加强语气4、①策之不以其道②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代词,指千里马无意义22、才美不外、才美不外见见33、食之不能尽其、食之不能尽其材材11、食、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食也也44、其、其真无马真无马邪邪通假字(通“饲”,(通“饲”,喂)喂)(通“现”,表现)(通“现”,表现)(通“才”,才能)(通“才”,才能)(通“耶”,表示疑问,吗)(通“耶”,表示疑问,吗)2、全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5、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3、揭示千里马的悲惨遭遇的句子:————————————————————————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原文填空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只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之。6、食马者不知马的具体表现: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7、有人说世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想到《马说》中的一句话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8、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谴责的语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9、表现统治者平庸浅薄、愚妄无知的语句: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文本阅读】1、本文是一篇文_______(文体),论点是______,先阐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接着论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又通过激昂辛辣的语言讽刺的_____无知,最后点明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2、本作者将千里马喻为_____,将食马者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将伯乐喻为________________3、“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一句意在表明什么?4、文末“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议论文伯乐对千里马的决定性作用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人才食马者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能发现人才、识别人才的人有才能的人得不到重用,含蓄地表明了作者有志难伸,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对昏庸无能的封建统治者不识人才,埋没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不满和愤慨。【文本阅读】5、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论述了什么问题?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6、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