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性质必修课36学时,理论学时,实践学总学时学分时开设学期大一第一学期适用专业各专业实施场所多媒体教室授课方式讲授A类(纯理论课)/B类(理论+实课程类型其它课程践课)/C类(纯实践课)是否为精品课程院内一般课程合作开发企业执笔人审核人制订时间一、课程概述(一)课程定位军事课程是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军事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二)先修后续课程洗修课程军事技能训练后续课程军事选修课二、课程设计思路军事论课是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的一门必修课,列入学校的教学计划,在大一学生军事技能训练完成后集中安排学习,考试成绩记入学生学籍档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实施教学,并严格考勤考核制度。军事理论教学时数为36学时,在完成规定的学时之外,通过开设选修课、举办讲座和开展经常性的国防教育活动,使教学内容和效果得到不断延伸和提高。根据军事理论课的特点,要不断充实调整教学内容,使学生学习和掌握的最新的军事知识,做到既有一定的广度,也有一定的深度,同时又注意系统性理论性和实用性。要把素质教育作为军事理论教育的首要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不断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国家安全意识。三、课程目标(一)能力目标:1、通过国防法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的学习,能进行国防概念、要素、历史、法规、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宣传。2、通过军事思想的学习,能进行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体系与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宣传。3、通过战略环境的学习,能进行战略环境、发展趋势、国家安全政策的宣传。4、通过对军事高技术的学习,能进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设思想;3、了解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势,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的宣传。5、通过对高技术与新军事改革,能进行高技术与新军事改革的根本动因、深刻影响的宣传。6、通过对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学习,能进行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宣传。7、通过对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学习,能进行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宣传。(二)知识目标:1、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2、了解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新时期军队建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4、了解世界军事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5、了解高科技军事精确制导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夜视侦察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及指挥自动化等军事高技术方面的概况,6、掌握当代高技术战争的形成及其特点,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三)素质目标1.通过教学使大学生基础。序号项目掌握基本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达到增强国防观念和国家安全意识,强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观念,加强组织纪律性,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2.适应我国人才培养的长远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训练后备兵员和培养预备役军官,打下坚实模块)名称学时1中国国防42军事思想83国际战略环境84信息化战争85军事高技术与精确制导技术8合计36五、课程实施第一章中国国防[学习内容]1.国防概述2.我国国防法规3.我国武装力量[学习目标]1.掌握国防概念,中国国防的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所取的得一系列重大成就,新时期我国常备军、后备军与民兵三结合建设的重大意义,2.熟悉国防法规的基本内容,明确武装力量建设的内容与要求,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3.了解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国防的地位作用新中国国防建设的成就,激发学生的爱国爱军热情,增强信心,投身国防现代化建设[重点难点]重点:我国武装力量建设中所取的得一系列重大成就。难点:如何认识国防建设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