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生教育军民融合发展的思考“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到本世纪中叶分两步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中小学生是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有生力量。立足人力资源军民融合发展最前沿,抓住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黄金时期,整合军民两用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常态化国防教育训练,使之成为具有强烈的国防意识、国家意识、民族意识以及参军报国志愿的国防后备有生力量,对于打破我国军民人才培养使用的二元分离格局,培养造就高素质的新型国防后备人才和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时代新人,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影响。推进中小学生教育军民融合发展,促进高学历兵员征集工作从源头抓起。完成高学历兵员征集任务,是实现强军兴军的人才保障。但目前征兵工作面临“征兵难”、“当兵冷”的难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受传统思想影响,社会上存在着“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宁当三流大学生、不当一流士官生”的思想偏见;加上改革开发以来,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思潮影响,以及国防教育训练不到位,全社会的崇军尚武氛围不浓、国防意识淡薄。高密市人武部2020年调查发现:想通过当兵到部队锻炼的占45%,以当兵为跳板解决就业的占35%,通过当兵减轻家庭负担的占5%,志愿参军报国的占15%。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应坚持以xxx新时代强军兴军思想为指导,以人力教育资源军民融合为动力,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育的特点规律,抓住中小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孕育形成关键时期,按照“重心下移、关口前移、源头起步、绑定成长、融入理想、受益终身”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中小学生教育军民融合发展,利用国民教育和军队教育的资源,开展常态化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如,在文化课程学习中增设xxx新时代强军思想、国防安全知识、军事知识技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等课程,强化中小学生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国防意识、军魂意识,使中小学生实现从“要我当兵”向“我要当兵”的思想转变。2020年以来,高密市推进中小学生教育军民融合发展,大学生入伍比例逐年攀升,从2020年的8.1%、2020年的14.1%、2020年的16.1%、2020年的49.8%、2020年的74.6%提高到2020年的96%。推进中小学生教育军民融合发展,落实全民国防教育训练从娃娃抓起。孔子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近代思想家梁启超曾经发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的感慨,毛泽东同志寄语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到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xxx同志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中小学生最富有生命可塑性、最富有青春朝气、最具有远大前程,是未来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有生力量,理应成为国防教育训练重点对象。中小学校应着眼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坚持以xxx新时代强军思想铸魂育人,在抓好文化知识学习同时,常态化推进国防教育和军事训练,使中小学校成为国防教育的起点、科技兴军的摇篮、军事训练的阵地、梦想启航的港湾。如,采取中小学生喜闻乐见形式,开辟“第二课堂”,深入学习贯彻xxx新时代强军思想,树牢中小学生爱党、爱军、爱国、爱民的思想观念;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扬革命战争年代孕育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太行精神、沂蒙精神等红色基因,培育中小学生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强化校园文化的“兵味”,构建富有国防和军事底色的校园文明。邀请军内外专家学者、部队官兵和英模代表来校作国防教育讲座报告,组织开展中小学生军训和参观军营活动,营造国防教育训练的浓厚氛围。利用主流媒体和新兴媒体,宣传英雄模范和道德模范,使英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