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研究【摘要】本文认为新时期社会思潮多元化,培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至关重要,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引领作用,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通过发扬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以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核心素养;建立基于核心素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评价体系。【关键词】多元化;社会思潮;思想政治核心素養一、多元社会思潮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理论概述1、多元社会思潮的主要特性分析社会思潮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能在一定范围内有相当大影响力的社会思想倾向,其具有一定的对应性理论形式。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深化,社会政治经济结构以及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社会思想、社会思潮纷纷涌现,呈多元化趋势。如: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新自由主义、极端利己主义等社会思潮的涌现,不断冲击着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培育与构建。一方面,社会思潮具有多样性和差异性。社会思潮不仅以多样性的形式存在,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多元社会思潮以不同民族、文化为载体,由此反映出思想上差异性,同时各种思潮存在具有相对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社会思潮具有公众性和自发性。社会思潮的产生是公众对目前正面临的社会问题的评价、发声、并形成集体主张和话语体系的聚类。它不是个人思想的火花,而是在一定时期,一个或多个社会群体就某一社会问题的共同主张、共同观点和共同诉求的体系,是公众自发生成、参与、发声所形成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特定时期,针对特定事件的社情、民意。2、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的主要构成要素大学生思想政治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基于对我国政治、文化、道德、法律等的认知,而逐渐形成的适合个体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所需的较稳定的思想政治认知和实际行动能力。思想政治素养在一个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人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就大学生而言,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素养、社会责任素养和价值取向素养三大方面。(1)政治认同素养。“认同”就字面意思而言:“认”为同意的意思,“同”即一样、同一。杨筱指出,“认同”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其具有三个基本属性,即社会性、可塑造性和可共存性。李素华认为,认同的形成于客观社会存在和个体意识相互作用有关,就其概念而言,含有以下特征:“一是因某种事物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对其产生承认、认可和赞同;二是发自内心地一认可对象的规范约束自己,行事则以认可对象为楷模。”[1]政治认同指人们在心理上将自身归于某种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活,在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的一种感情和意识上的归属感,是一种愿意奉献自我的意识。大学生“政治认同”一词则是指:大学生以文化认同为基础,延伸出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以及对国家情感的认同,这种认同能够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生活,并形成具有捍卫国家利益的行为倾向以及主体意识。政治认同素养,则是指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一定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是关于社会政治生活的核心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的集中体现,并能帮助大学生建构起其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2)社会责任素养。社会责任是指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充当各种角色所需而自觉实现特定价值目的的行为。大学生社会责任素养是大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担任各种社会角色而养成的勇于担当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是核心素养框架中的核心成分,是实现个人价值并适应社会发展的关键素养。2020年5月5日,国务院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0-2020)》,将“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列为今后十年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2020年11月29日,xxx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直是中国人民的梦想,是民族之梦,强国之梦,也是每个中华儿女多年来的期盼。”引用党的十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