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创新解职教管理难题全员育人塑学生文明之魂我校是一所全日制中专学校,近10年来,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以跨跃式的发展速度成为国家级重点校和北京市首批现代化标志校,并获得教育部授予的“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和“全国就业指导先进学校”的荣誉称号。学校现有在校生5700余人,其中住宿生2800人,是北京市一校一址招收本地生源规模最大的中职学校。随着教育市场的巨大变化,我校同其他职业学校一样,也曾面临生源紧张、生源质量急剧下降的困难局面。新生不仅文化知识水平低,且道德素养也大幅度滑坡,弱势群体、单亲家庭学生多,社会教育失败、家庭教育错位导致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是非观念、法律意识、行为习惯等诸多方面均有较大缺失,厌学、弃学现象较为严重。教育难、教学难、管理难成为颇感头痛的现实问题。如何破解这一难题,寻求职业学校德育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将现行选拔式教育体制下的失败者培养成既有一技之长,同时更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基础的合格就业者,是职教工作者的根本任务和历史使命。破不了这个题,迈不过这道坎,我们将愧对学生、愧对家长、愧对社会、愧对历史。面对职校呈现的新情况、新特点,我们始终把探索创新德育工作的新路子作为重中之重,将立德树人作为全校教工的根本任务,实施全员育人,遵循职教学生自身发展特点和规律,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加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逐步形成了具有商贸特色的育人模式。一、转变观念,重新定位对学生的认识,创建职教学生评价考核体系在现行选拔制教育体制下,人们对学生的评价标准往往就是听老师的话,学得快,记得牢,考分高。以此来衡量职校生,他们大多数是差等生,因为他们多为中考失利者,说是初中毕业,但相当部分不具备小学文化基础,且纪律散漫,行为习惯差,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常常被形容成”刀枪不入,油盐难进”。如果我们对职校生的认识就停留在此,势必得出这样的结论:职校生是“朽木不可雕”,从而放弃了教育职责。对此,我们应进行深入地反思,单纯以文化课成绩的好坏来判定职校生的优劣是否恰当,传统的评价方法是否适用于现在的职校生。经过全校教工的教育实践,我们在观念上实现了转变,认识到职校生虽然存在诸多问题,但自身也有不少优势:其一,对社会某些方面认知度宽,接受新生事物快,独立意识或自我认知度强;其二,热心于集体活动,对学校或班级组织的活动,大多数人都积极参加,集体荣誉感强;其三,对技能型的课程兴趣高,学习主动性强;其四,对老师的感情亲近,愿意接近老师;其五,在某一点上一旦获得成功体验,往往会促使他在其他方面快速进步。根据上述特点,我们结合自己的教育对象和培养目标,制定了相应的考核评价体系。这个体系包括:一是有明确的职业道德和德育考核标准。能量化的一律量化,有利于考核执行。比如,在德育考核上,我们经过实践和总结,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套量化考核规定,对学生实行“四项考核”(课上考核、课下考核、年级考核、宿舍考核);“三挂钩”(与学生学分挂钩、与校内奖学金挂钩、与毕业分配挂钩);“两不变”(原执行的德育标准不变,“一周班风考核不变”);“一票否决”(德育量化考核不合格)的全方位考核。这套考核方案经过实践证明,切合职校生特点,行之有效,不仅全面提升了学生综合素质,而且提升了学校整体管理水平,收到很好效果。过去在学生管理中普遍存在对学生“不敢管、不会管、管不好”的现象,而今有了明确的职业道德和德育考核标准,在执行过程中易操作、目标明,从而达到了“敢于管、善于管、能管好”的管理境界。二是符合学生未来就业的职业能力标准。《职业能力毕业手册》对学生职业操守有明确具体的规定,专业课将其融入教学课程。三是符合当前职教对象“宜深则深,宜浅则浅,讲求方法,共同达标”的文化课考核标准,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二、构建多时空、全方位的全员育人立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交叉网络1.领导挂帅,组织保障领导班子是全校德育工作的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