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监督员制度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的基本内容与要求XX省环境执法稽查总队严安江一、前言:(一)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依据政策依据。《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明确的“建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实施职业资格管理”。(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的概念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是指在特定企业设置负责环境保护的企业环境管理负责人和具有掌握环境基本法律和污染控制基本技术的企业环境监督员,规范企业内部环境管理机构和制度建设,通过建立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框架和规范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全面提高企业的自主环境管理水平,推动企业主动承担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其实质是增强企业环境自律能力,发挥企业在微观环境管理中的主动作用,推进履行社会环境责任。(三)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的工作目标和原则1、目标。增强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意识、规范企业环境管理、改善企业环境行为。2、原则:坚持执法与服务相结合、引导守法和强化执法相结合、企业自律与外部监督相结合原则,继续扩大、深化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工作,推进企业环保工作规范化建设,在国家重点监控污染企业基本试行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基础上,将试点范围扩大到省级或市级重点监控污染企业。积极探索引导企业增强守法能力和强化企业污染减排主体责任的有效机制,发挥企业在微观环境管理中的主动作用。(四)深刻理解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的重要性1、是促进企业提高污染防治与控制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实现第1页共12页形式。通过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解决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组织、制度、工作不健全、不规范,防污治污能力水平不高等问题。2、是加强企业与环境行政部门沟通协调的重要途径。在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和企业之间搭建起良好沟通的桥梁,通过企业环境监督员及时传达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和日常监管要求,及时向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反映企业环保情况;有利于政府部门及时了解掌握情况,做好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工作;有利于企业因政策法规掌握不够产生不必要的环境问题。3、是重塑企业文化,增强生态文明理念的重要措施。通过企业监督员制度建设,做好企业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把保护环境的理念深刻溶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中去,不断健全企业内外部监督机制,提高企业环境管理水平,把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和行业技术监督以及企业内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有机结合、相互补充、形成合力,共同作用于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持续改进企业环境绩效,也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开拓出更大的空间。二、基本内容与要求国家的总体要求。完善一个体系——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培养一支队伍——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建立一项机制——环保部门和企业环境管理与监督人员间的登记报告制度;规范两套制度——内部环境管理制度和登记报告制度;加强三图宣传——污染源分布图,污染物处理流程图,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信息系统图。根据我省的实践,对企业提出如下具体内容与要求:(一)建立一个机构健全、职能明确的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组织机构体系——企业环境管理责任体系1、企业内部环境管理组织机构的设立企业环境监督员制度建设单位可根据各自企业的规模、内部结构等实际,通常以企业内部行政文件的形式设立环境管理机构,明确企业环境管理总负责人和企业环境监督员及其职责。第2页共12页一般说,大型企业可建立以企业正职或副职领导为环境管理总负责人(总监)、企业环保机构负责人与基层车间负责人为环境监督员的三级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中小企业可建立企业领导负责、设立专职或兼职环境监督员等两级企业环境管理组织架构。同时还可在车间和企业机关有关部门等基层单位设立环保员,使环境管理工作延伸到企业的每个基层单元。如:宁波、XX市的部分试点企业还成立了公司环保委员会,建立了覆盖所有部门的环境监督组织系统。又如。杭州地区的新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了以总经理为总监的管理组织机构,即环境总监、分管副总、分厂(部门)、重点岗位等四级环境管理体系。其中,公司安全环保部为内部环境管理机构,配备两名环境监督员;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