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视野下大学生国防教育的几点思考摘要:别林斯基说:“谁不热爱自己的祖国,谁就不属于人类。”梁启超慷慨激言:“少年强则国强。”若把国家比做擎天大厦,一代代中国青年则是大厦的红砖青石。在信息化浪潮迅猛席卷而来的当下,世界各国新军事变革风起云涌。大学生作为将来托举“中国梦”、“强军梦”的中流砥柱,如何正确了解世界战略格局下的中国,如何正确面对南海、钓鱼岛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如何树立正确的国家安全观,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炼铸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显得愈加突出和紧迫。关键词:国家安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3-0003-02国防教育课虽然已经列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但是仍然有部分教育者对大学生的国防教育认识不足。有些高校虽发放了关于国防的教材,但是国防教育课程却迟迟不能有效展开,存在走过场现象;国防的教育不能只凭大学生的自学,国防知识的内容本身就枯燥无趣,如果教育学者不引领学习,那么大学生很少会对国防进行关注,现代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目标并不明确,而国防教育在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时要以提高大学生国防观念、激发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加强国防意识为核心,因为大学生没有进行专业的军事技能的培训,对国家军事知识也没有进行深入的了解,且国防观念也不强,一旦国防内容在新一代青年的思维中退化,中国未来的安全问题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一、高校国防教育的现状1.国防认识程度日益减退。随着新中国社会、科技的进步,人们的生活变得舒适而安逸,几乎没有任何忧患意识,人们开始贪图享受。而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科技信息发展时代,懒人模式使大学生们也在贪图安逸,没有国防意识,甚至不知道何为忧患,似乎觉得离自己的生活很遥远。学校在进行教育时也往往是形式主义,国防教育只是走个过场,学校发放的教育书籍也都不知放在何处。大学生们忘却了中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是经过浴血奋战才得以保护现在拥有的领土。学生忧患意识减弱,导致了对国防教育学习的忽略。2.教育者的理解偏差。现如今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主要让大学生自觉学习国防知识,这是高校教育的一个误区,国防的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的培养息息相关,并不是组织学生进行军训就是对他们进行国防教育,军训只是让他们初步地掌握军事技能训练。而大学生不是只在学校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就足够了,还要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强爱国意识,增强使命感,无论以后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肩负推动中国发展的使命。教育者的教学偏差使得大学生没有经历国防教育的过程,造成国防知识的学习不重视。国防意识不强烈。3.高校未设立国防教育机构。我国现在已经有些高校设立了国防教育机构,但大多数都是军事学校。据调查,80%以上的高校设立了军事教研室,这些军事教研室归学校武装部管理,这样对大学生进行国防教育有阻碍,使活动开展受限。有些大学国防教育机构设置不够合理,国防教育工作没法正式展开,达不到大学国防教育效果。4.国防建设未有长久之计。大学新生军训不能代表国防教育的全部,军训只是让大学生对军事训练进行初步的认识,训练的内容也是简单的基础训练而已,而国防知识的学习还有待于深刻的了解与研究,不能让大学生认为军训结束后大学的国防教育也就结束了。虽然不再进行军训练习,但是国防的学习才刚起步。学生的误区导致大学国防教育内容停滞不前,只有将国防教育贯穿大学生活的每个阶段,才能使国防建设长远发展。二、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的意义1.加强大学生爱国思想观念。大学的国防教育就是加强对国防精神、国防常识、军事理论的认识,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及自觉学习能力。大学国防教育也是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大学校园的国防教育是综合性教育,不仅要对大学生的思想、知识进行教育,还应不断加强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而在大学时期进行的国防教育,能够有效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加强,孟子曾说:“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