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中新课程理念的渗透摘要: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化学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中来,在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中找出研究的主题,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结合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调查、实验等活动来体验感受生活,通过探究、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关键词:和谐学习环境;科学探索;引导;提高教师素质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7661(2020)07-047-01在新课标下的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化学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中来,在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中找出研究的主题,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结合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调查、实验等活动来体验感受生活,通过探究、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利用身边的资源创设和谐的化学学习情境《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创设学习情境可以增强学习的针对性,有利于发挥情感在教学中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习更为有效。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生活中的化学无处不在,在新课标下的化学学习中,教师应利用身边的学习资源,为学生创设和谐的化学学习情景,使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到化学学习活动中来,在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中找出研究的主题,以自己的直接经验为基础,结合对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调查、实验等活动来体验感受生活,通过探究、创作等系列活动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罗杰斯认为:“人都有发展的潜能,只要创设良好的外部环境,人就能自己解决问题,就像只要提供适当的水分、温度,种子就一定会发芽。”当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和观察、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后,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所学的内容选择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贴近生活的课题,如关于环境保护的内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调查常用电池的种类、使用范围以及电池中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了解回收废电池的意义和价值,调查当地机动车尾气产生的污染及其治理情况,提出有关的建议,或是在教材中给出的研究性学习的题目中选择:如市售食盐中碘的检验;调查市售补钙保健品的种类、钙的存在形式和钙元素的含量;调查本地区燃烧的种类、性能、发热量、价格以及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等。教师布置的内容应具有选择性和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过程是:首先在学生的生活、学习情境中发现、确定要研究的问题,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资料收集、实践调查、信息处理并合作讨论最后得出结论,互相展示交流。二、发挥化学实验教学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作为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化学实验在中学化学的学习中,化学实验以其直观性、形象性及趣味性等特点对学习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提高学生科学素养、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开拓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载体,在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化学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是否能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发挥化学实验教学作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1、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给予演示实验更大的展示空间对于一些危险性较大,或是微观的难以演示的实验,可以制作相应的演示课件,依靠计算机强大的模拟功能,加强学生对一些知识的理解;一些课堂演示实验有条件的话,可利用实物投影仪放大到屏幕上,让所有学生都能进行观察,如金属钠与水的反应,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等;也可设法改进一些实验,使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2、推广微型实验,使分组实验向微型化方向发展微型实验具有节约药品、操作简便、污染较小的特点,使每个人都有实验的机会。有些探究性的实验耗时较长,可以分组进行,组内学生每人负责一小部分,既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又加强了合作,交往能力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3、增加探究性实验的内容,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