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勿随意,表述需合理摘要:依据高中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针对高中写作训练中学生写作随意性比较大的问题,本文结合日常教学中学生的习作,从“举例展示、剖析原因、写作建议”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探究,引导学生在写作中养成严谨的态度、严密的思维习惯,注重写作的合情合理性,从而避免写作的随意性。关键词:作文写作;随意性;辩证分析优秀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立意深刻和内容充实,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这就要求学生在写作时切忌随意,一定要进行充分的构思。但在现实中很多学生的写作随意,缺乏客观辩证的思考,文章的观点和语言经不起推敲,问题主要表现为写作中出现病句、文学常识错误、不合情理等。下面笔者以本校高二一次考试中的作文为例,就学生因写作中随意而不合情理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一、举例展示本次作文提供给学生的材料是有关“任性”的一段论述,让学生谈谈自己对“任性”的认识或者记叙自己任性的经历,这段论述是这样的。“有钱就是任性”火得一塌糊涂,一时间成了高频词,于是衍生出了“长得帅就是任性”“成绩好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等一系列“任性体”。铁打的“任性”,流水的“主语”,遍观之,在这样的传播话语中,只要有优势,便可称“任性”。你对上述材料有何感悟?你“任性”过吗?请谈谈你对“任性”的认识。在批阅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的写作真的是很“任性”,无论在确定观点方面还是选择论证材料方面都很随意。现以学生作文中的“任性”观点和论证材料进行举例。第一,观点的“随意”。人应该任性,尤其是年轻人,如果青春逝去,恐怕难以任性;任性是一种自由的表现,有了资本和优势就应该任性。第二,论证材料的“随意”。因为任性,钱学森冲破美国的层层阻挠,毅然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为中国的核弹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二、剖析原因1.不能准确把握“任性”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含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习惯运用“任性”在字典里的解释是放任自己的性子,不加约束。而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也经常说某人很任性,不通情理,尤其是大人教训小孩时更是说“任性不懂事”。可见“任性”这个词往往是带有贬义色彩的。有的学生只为在写作中张扬自己的“个性”,明知“任性”带有贬义色彩,却想“反弹琵琶”,随意“创新”,高呼“人要任性”,“要潇洒活一回”。岂不知这种“创新”观点容易让他人产生误解,让人读来十分不舒服。有些学生在举例论证中也非常随意,不顾历史甚至是违背历史,对人物褒贬失当,缺乏是非评判的原则,这样的写作只能是失败的写作。2.对提供的材料理解不到位,不能准确把握材料的思想导向这则材料的背景是江西曾有一位老伯在网上买保健品被骗,接二连三地给骗子寄钱,发觉受骗后,不但不报警,反而继续寄,总共被骗数十万元。老伯最后还语出惊人:“就是想看看他们究竟能骗我多少钱!”有网友调侃“有钱就是这么任性”。如果学生在有关媒体上看到了这则报道,在写作中就能较为准确地把握“任性”在材料中的特定含义和写作倾向。但如果不了解材料背景,那么仔细阅读提供的材料,认真思考“有钱就是任性”“长得帅就是任性”“成绩好就是任性”“年轻就是任性”“只要有优势,便可称‘任性’”这些语句,也能明确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些“任性”。但很多学生在写作中忽略了仔细审题这一环节,脱离材料,天马行空,随意写作。三、写作建议作文写作是写作者的思想或者文化素养的一种体现,更是思维的一种形式。写作的随意性体现了学生思维的不严密甚至混乱。因为写作的内容是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如果学生过于随意,写作不符合情理,结果不但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反而引起反感。那么在写作中如何避免随意而符合情理呢?1.对照现实,发现不足当确定一个观点后,要把它放入现实生活中,思考一下是否合理。继续以“任性”为例,设想一下,如果有人对你炫富,摆出“有钱就任性”的姿态,如果有同学向你炫耀,“成绩好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就任性”,你是否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