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策略探析摘要: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文章从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健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自我修养与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探讨。关键词: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发展策略中图分类号:F2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20)09-234-02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势下,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对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至关重要。一、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理想信念是在一定社会基础上产生的,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是不会脱离所处时代的社会发展的。“针对当前大学生理想信念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体系,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面协同配合,达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社会育人的良好格局。”教育是一个系统,为了保证系统各个要素正常运转,促进大学生全面协调发展,我们必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要充分发挥社会、高校、家庭的合力作用。1.注重社会实践。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胡锦涛同志提出:“理想信念是一个思想认识问题,更是一个实践问题。”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能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想信念的形成,不光需要理论指导,更为重要的是在实践中检验,实现从认识到社会实践的飞跃。社会实践使大学生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学以致用,更好地服务社会。社会实践是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方式,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学生们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通过社会实践提高了学生专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业素质,培养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创造能力,社会实践事项了从课堂教学到社会的一次飞跃,为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校园是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我们要把校园作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第二课堂,校园文化氛围的浓重与否直接决定学校学生的层次和社会认可度。“优秀的校园文化陶冶了一代又一代的学子,又沉淀了一代又一代的大学文化,它使师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和熏陶。”高校都有属于自己特定的校园文化,这些文化都是高校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发扬光大的。首先,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校园文化建设一方面要重视学校的外在文化,即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好学生的教学区和生活区,创建一个窗明几净的环境;对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生活区,也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周全,细致服务。另一方面更要注重学校的内在文化,即精神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师生关系等。其次,高校作为科学技术和人才培养的动力站,为国家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高校要结合学校实际和办学理念,形成自身的文化内涵,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理想信念的形成。大学在发展过程中无形中形成了大学特有的精神。“大学精神是指高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办学理念、精神风貌、道德水准和文化品位,并为学校全体员工所认同的一种理想信念、行为准则和意识力量。”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提升了大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弘扬大学精神加快校园文化建设,从而有效推动大学理想信念教育。3.发挥家庭育人的连续性。学校要探索建立与大学生家庭联系与沟通的机制,相互配合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家庭教育是人类教育实践的主要形式,是家庭互动过程中父母对子女有意识、有目的施加的教育影响。”长期以来,很多父母受到中国应试教育的影响,父母只关心子女的智育成绩,忽视孩子的思想道德教育。大学生虽然处于成人阶段,但心理和心智方面还尚未成熟,一旦离开家庭、离开父母,很多孩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