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效课堂背景下谈德育教育摘要:高效课堂要立足于德育教育,德育教育是教育的灵魂,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新的时代迫切需要培养健康人格的合格公民。关键词:高效课堂;德育教育;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中图分类号:G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0)12-0221-01现在一提到“高效课堂”就想到处于一线的教师应如何把课上好,意味着教师要在相对短的时间里,让学生得到更多更深的知识与能力;或采取恰当的形成,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自主获取知识与能力;同时充分利用本节课的资源,让学生明白丑与美,恶与善的等等做人的道理,而我的理解就是:教育的根本目标是教会孩子做人,培养“人”比培养“才”更加重要。任何高效必须立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上,德育教育在任何国家社会都占主导地位,古人讲大丈夫治国齐家但首先是修身,注重自身的品德修养。是同样现在德育教育目的塑造人内心世界,立足于培养一个具备健康人格合格的公民。一、高效课堂立足于学生的德育教育上的原因现在我们基础教育基本普及,我们大学也在扩招,我们的国民素质在学识上应该提高,但道德水平整体却滑坡:如老人摔倒没人扶,小孩被压无人理睬,商人唯利是图,假冒劣质商品层出不穷,掺假使家,见利忘义、公仆贪污腐败,损公肥私、权钱交易,权色交易,行业道德沦丧,社会问题层出不穷,无不与人自身的品德有关,而这些人一般都是受过教育的,一个没有多大学问但品德好的人不会对社会带来什么大的危害,最可怕的是有知识有智慧却没品德的人。现在进行高效课堂,重心仍然是让学生更有效的获得知识,以便学生顺利升学,但如果我们忽视对学生品德的教育,无异于自掘坟墓,药家鑫的悲剧,其实是教育的悲剧。这样的高效又有什么用。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看看外国人眼中的中国人:“中国人缺乏诚信和社会责任感。中国人不了解他们作为社会个体应该对国家和社会所承担的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责任和义务。”“中国人最缺乏的不是智慧,而是勇气和正直的纯正品性。”“到车站一看全跟逃荒似的”。为什么国外一些旅游区专门用中文提醒中国人注意环境卫生。可见,国人的品行在外国人心中值得怀疑。而反观这一切,都与我们现在得教育脱不了关系。而现实中德育教育的状况是怎样?二、德育教育面临的问题改革开放,物质文明进步,我们几十年教育的结果是全民道德水平的下降,难到我们还不应反思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我们在德育教育上不仅没有高效反而是失败。问题一:德育教育的落实。我们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德育摆在首位,问题是如何落实德育。目前社会对一所学校的评价,在于升学率;评价一学生的优与差,在于他成绩高低,学校录取学生也按成绩的高低,在这样的价值取向下,各个学校并没有把培养学会做人、学会关注社会的道德教育作为学校的核心,而是以语文、数学、外语等学科为中心轴,家庭教育也把成绩做为第一要务抓。我们的社会、学校、家庭对我们的后代主要的要求是学习成绩的高低,忽视了对人最根本的要求。总之,道德教育流于形式可有可无,教育方针中的德育也只是口号而矣。在这种“重智轻德”价值导向下,德育如何落实,德育谈何高效。问题二:德育内容。我国德育教育从内容上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自觉纪律教育、民主与法制观念的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这些思想出发点是好的,但这些内容如果以理论知识去传授给学生的话,给人的感觉是“假、大、空”,是空话、套话,大话,没有实效,这样的理论即学生能背能考出满分,但在社会生活中知行脱节,讲起道理头头是道,可行动上全吹了,德育不仅是让学生信还要让其行。问题三:德育的目标。在学校德育教育中常见的有:通过课堂,思品课、班会向学生传授一些大道理;树典型让榜样起示范作用,开展向某某学习;举行升旗仪式、在国旗下讲话;开展班队活动等,我们德育教育的要求往往太理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