厂内机动车辆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厂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制度一、相关人员职责:1、不准将车辆交与其他无关人员驾驶,若发现必须及时有效地制止。2、严禁酒后作业,开车时必须精力集中。3、叉车司机作业时,载物高度不得遮挡司机的视线。特殊情况货物影响前行视线时,倒车时要低速行驶。4、转弯时,如附近有行人或车辆,应鸣笛发出行驶信号。禁止快速急转弯,车辆会在急转弯中使货物脱落或失去横向稳定而倾翻。5、叉车在下坡行驶中严禁滑行,非特殊情况禁止载物行驶中急刹车。5、叉车的起重升降或行驶时,禁止人员站在货叉上把持货物和起平衡作用。6、卸货后应先降落货叉至正常的行驶位置后再行驶。7、、叉车厂区内安全行驶速度10公里/小时,叉车作业时要遵守厂区内交通规则。8、协助其他科室完成临时任务。9、爱护厂内设施,文明行车,提高驾驶技术,降低车辆损耗及油料消耗。二、操作人员守则:1、叉车司机作业前首先检查叉车轮胎气压,刹车系统是否符合要求,方向是否灵活,电量、刹车、转向、润滑系统等是否符合规定要求。2、熟悉作业区域,检查作业路线排除安全隐患。第1页共7页3、卸货后应先降货叉至正常的行驶位置后再行使。4、禁止高速叉取货物和用叉头向坚硬物体碰撞,严禁野蛮装卸。5、叉车叉物作业时,禁止人员站在货叉周围,以免货物倒塌伤人。第1页共6页6、禁止超载,禁止用货叉高举人员从事高空作业,以免发生发生高空坠落事故。7、禁止货叉上悬空物品时离开叉车,离开前必须卸下货物或降下货叉架。三、安全操作规程:300—400mm,门架需后倾。1、叉车作业时,货叉底端距地高度应保持2、叉车在载物起步时,司机应先确认所载货物平稳可靠后方可运行。3、叉车行驶时,不准将货叉升得太高,载物行驶更不准将货叉升得太高,影响叉车的稳定性。4、叉载货物时,应按需要调整货叉间距,使两叉负荷平衡,不得偏斜,货物一面应贴靠挡物架。装卸作业时,必须用制动器制动叉车。5、禁止单叉满负荷作业或用叉顶物、拉物,特殊情况拉物必须设立安全警示牌提醒周围行人。6、用货叉直接叉货时,货叉应尽可能深地插入载荷下面,还要注意货叉尖不能碰到货物、物体。7、叉运设备及易损物时,必须把货物打包、捆好后进行叉运。8、叉车作业过程中,不准强行通过有危险或潜在危险的路段及限高处。第2页共7页9、根据指令和需要,将装、卸、倒货物安全、平稳、牢靠地放到货位上。四、常规检查制度1轮胎。气压符合标准,不能过高或过低,无夹石,无裂痕。2全车各部位外露螺栓无松动、不缺少。3灯光、喇叭齐全有效。4转向。转向盘灵活自如,自由转动量为30度,横直拉杆不松旷,不碰磨。5漏油。如变速箱、驱动桥、转向器等无渗漏,各管线无第2页共6页渗漏。6漏水。散热器无漏水或防冻液水量符合标准,蓄电池无渗漏。7制动。制动管路无漏气、漏油,储气筒无漏气,放气开关完好,驻车制动器操纵杆移动量合格(3~5齿)。五、维修保养制度:车辆在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各部机件必然会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磨损和损坏。为避免零部件的早期损坏,应及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即进行车辆的维护工作。(一)、定期保养1、日常保养:以清洁、润滑、检查为中心内容,由驾驶员负责完成;2、一级保养。以检查、润滑、紧固、调整为中心内容,除了日常保养的内容外,还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工作。由驾驶员完成,累计作业300小时进行一次;第3页共7页3、二级保养:以检查、调整为中心内容,对机械进行部分解体、检查、清洗、换油、修复或更换易损部件,作业600小时进行一次,由维修员负责,驾驶员协助;六、定期报检制度为使场内机动车辆保证正常的、安全的工作状态,防止由场内机动车辆而造成的人身伤亡事故和重大设备事故的发生。1、新增以及经大修或者改造的场内机动车辆,投入使用前,应当进行验收检验。2、在用场内机动车辆每年进行定期检验;3、遇可能影响其安全技术性能超群自然灾害或者发生设备事故后的场内机动车辆,以及停止使用一年以上再次使用的场内机动车辆,进行大修后,应当进行验收检验。4、场内机动车辆安全管理人员在场内机动车辆定期检验(合格有效期满前向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特种设备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