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校中实现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机制衔接的思考摘要:研究探索高校国防动员“应战”与“应急”相结合的体制、制度和方式方法,是新世纪、新阶段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关键字:高校;国防动员;应急管理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29-0086-02国防动员建设,是一个国家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平时做好动员准备和战时实施快速动员的基本保证。新形势下,国防动员建设要适应国家安全形势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必须着眼应付突发事件,提高应急动员能力。高校具有人口密度大、人员素质高、信息传播快、高技术手段集中等特点,加强高校国防动员建设对提高国防动员建设水平、对社会经济发展、对高校自身建设都具有重要意义。一、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应急意识,做好教育衔接利用高校资源大力开展国防教育,提高大学生国防意识和应急意识是实现高校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融合衔接的有效途径。高校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以在校大学生为主要对象,旨在使大学生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基本的国防知识,学习必要的军事技能。良好的高校国防教育,是使高校大学生在国家采取紧急措施时,能够快速、及时地由平时状态转入应急、应战状态,有利于迅速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为突发、紧急事件服务。着重集中教学教育,突出国防教育效果。新生军训是集中教育的一种方式,加强新生军训是贯彻《兵役法》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一项重要措施。扎实地开展好军训工作能够为以后的国防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在军训过程中,大学生们能够接触到一些有用的军事理论知识,包括军队职能、军人的职业道德、连队生活制度、基础技术动作和战术动作,如队列动作、步兵单兵武器操作、“三防”知识以及单兵和小分队战术等,还可以在学校的安排下进行逃生演练、普及防火、防盗、防水、防电、防骗的安全知识。应急教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进行,使学生认识到应急分队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如有侵权请告知上传者立即删除。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与安全责任的重要。通过军事理论教育,了解更多国防知识,掌握军事宏观思维,能够分辨信息真伪,增加对一些应急突发事件的预知,懂得如何应对和把握。掌握这些知识不仅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素质,而且在面对紧急事件时也可以转化为生产力,迅速高效地应对突发事件。加强专题教学教育,提升大学生国防知识。专题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红色资源,充分利用身边的红色资源,能够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到革命圣地感受红色革命精神,学习革命前辈吃苦耐劳的革命斗志。专题教育做到以典型促进步,以先进带落后。应急管理机制要在实践中得到完善,通过学习,能够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在实践中得到锻炼提高。做到国防动员与应急管理相衔接,高校国防理论教育必须确立好教育目标,使专题教育能够有的放矢。高校的专题教育应当达到以下几个目的:以爱国主义为主要基调,帮助大学生树立起国家利益观;培养大学生对国际时局政治的观察能力,提升他们主动学习应急应战知识的意识;以革命英雄主义和光荣传统教育大学生,激发他们爱军习武、拥军爱军的精神;学习军事常识和军事高科技知识,为祖国繁荣富强做贡献。强化实践教育,培养大学生国防思维。国防实践教育,是最直接的一种教育方式。从实践中探索,着眼人才培养的军事化,在大学生中实行军事化日常规范,在学生组织中建立高效顺畅的管理体制,建立责权明晰、结构合理的管理体制,将实践教育作为一种常态化的教育方式。强化高校实践教育能增强大学生的国防思维,对于应急意识的培养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证明,坚持用好高校主阵地与部队大熔炉两种资源,以创新精神推进创新实践,逐步健全完善合作机制,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军事技能,能有效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提高应对风险的能力,在突发事件出现时,要能够迅速行动起来,真正成为我国国防建设的强大后备力量。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拓展大学生国防视野。实施网络国防教育,是创新高校国防教育的手段,也是教育科学技术推进高校国防教育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方式。开展网络国防教育,是国防教此资料由网络收集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