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交际教学策略《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化公民的‘必备’能力。”它比一般意义上的听说能力要求更高,因为它包含有倾听、表达和应付能力。它是一种在人与人之间交往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灵活、机智和听说能力和待人处事的能力。因此,我们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进行口语交际教学,其基本要求就是要规范学生的口头语言,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说态度和语言习惯。一、情境———激发交际动机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是在具体情境中通过实践培养出来的,没有具体的情境,学生就不可能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也不可能有双向互动的实践过程。生活是口语交际训练的广阔天地,学生的日常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让学生进行口语交际,学生就会感到亲切,乐于表达。如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上,我面带微笑向孩子们问好,然后向他们作自我介绍:“我叫×××,是你们的新老师,也是你们的大朋友。我喜欢看书、唱歌、画画,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和小朋友在一起。谁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呢?”孩子们的眼睛亮亮的,扬起小手,嘴里“嗯嗯”地抢着要发言。我就抓住时机,用与一学生对话的形式教给他们交际的技巧。我大大方方地走到一学生面前,握住他的手说:“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可以和你做朋友吗?”接着又提出如“你家有几口人?”“住在哪里?”“你最喜欢什么活动?”等问题,让学生和老师一问一答,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介绍着自己。为了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机会交流,我又让同桌互相对话,把自己想问的想说的都告诉对方,并让说得好的同学上台示范说。这样,原本陌生的面孔在交流中熟悉起来,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着口语交际,课堂气氛热烈而融洽。这样的情境,不仅增进了孩子们之间的了解,更为他们日后与人成功交流起到了桥梁的作用。当然,交际情境的设置还可借助一定的音响材料。例如教学《大家来讨论》,可先让学生看一段真实的录像资料,然后再来展开讨论,这样同学们就会有话说。二、示范———传授交际技巧小学生阅历浅,语言表达还处于生长发育期,模仿是其非常重要的内在动机。据国外研究发现,一位一年级的教师如能向学生作随时随地地口语表达示范,那么他的学生三个月内就会有喜人的成绩。这是因为,任何技巧的入门,都是从示范开始的,犹如练字要先临帖,绘画要先素描一样。有了样子,就有了模仿的对象。教师应当顺应儿童善于模仿的心理,为学生展示一些生动、风趣的口语交际实例,把口语交际的过程和步骤详尽地展现给学生,使学生在模仿学习的过程中,有所依傍,做到由“模仿”到“变通”,直到进入“创新”境界。当然,示范除了可以由教师来承担外,也可让一些优秀的学生来作示范,可借助现代教育技术(音响资料)来发挥其直观形象和逼真的作用,还可借助有趣的故事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领悟交际方法与技巧。如教学《约请》时,我带领学生读他们喜欢的童话故事《最甜的蜜糖》,让他们交流故事中的小熊在约请别人时注意了什么。孩子们兴致勃勃地说出了“约请要说清时间、地点、事情,要有礼貌,要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要尊重别人”等约请的方法与技巧,并在后面的实践活动中进行了恰当的运用。通过各种示范,学生不仅习得了交际技巧,还逐渐养成了讲普通话、倾听、文明有礼等良好的交际习惯。如《自我介绍》中,训练了学生说话态度大方,不忸忸捏捏,说话声音要让对方能听清楚等习惯;《借铅笔》让学生懂得了借东西的礼仪,学会了说“对不起”、“请”、“谢谢”等礼貌用语;《打电话》让学生领悟了打电话的礼节:讲话时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过高,自觉运用“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三、扮演———形成角色意识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那些内容有趣、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的儿童文学作品,如寓言故事、动物故事等,低年级学生往往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如果让学生充当故事中的主人公,创设故事情境,更能诱发他们的创造力。在课堂上,可让学生扮演角色,分组进行对话练习,领悟交际语言的应答性,体验出人物对话由于情境、身份、说话内容的不同而发生的语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