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的写照——赏析梵高的《向日葵》——《名画百幅赏析》19世纪绘画2一、教学设计思路本章节是《名画百幅赏析》教材下篇“西方名画赏析”——19世纪时期绘画的部分内容,在欣赏和鉴别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尊重外国优秀文化成果的情感和态度。从地位作用看:西方19世纪时期,法国绘画在欧洲起着主导性作用。很多画家先后到法国学习和居住。像荷兰的凡高,西班牙的毕加索等一些对世界绘画有影响的画家都在法国居住过。由于社会的变革文艺思潮的转变,使当时法国的绘画出现了多种画派,如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写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和后印象主义等,它们对西方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从教学内容看:本课采用突出重点人物,重点分析经典作品的方法,着重介绍19世纪时期美术后印象派三大巨匠中的两位:梵高和塞尚,对他们的作品进行比较深入的分析,并对各人的艺术风格进行比较研究。使学生加深对后印象派美术的理解。从而赞赏美术对社会、文化发展的贡献,进而形成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态度。从学情分析看:1.学生已初步掌握一些美术鉴赏的方法,具有分析能力。2.学生对后印象派的美术作品有着比较强烈的兴趣。3.学生对于画家的名字比较熟悉,但是对画家的作品及作品的鉴赏还是缺乏深入的了解。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后印象派两位艺术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品。2.理解后印象派时期经典美术作品的方法,体会经典美术作品的艺术魅力。3.了解艺术作品所反映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知识和画家的内心世界。能力目标通过对两位艺术家的代表作品的观察、对比、讨论和探究归纳出19世纪时期后印象派经典美术作品的创作方法。提高学生对绘画的鉴赏能力。情感目标学生在合作讨论,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大胆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评价,来体会艺术之美,进而联系到当今社会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结合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欣赏19世纪后印象派两位画家梵高和塞尚的作品,深入分析作品的形成原因及其艺术风格。2.难点:主要在于学生对两位画家艺术风格形成的深层次原因的理解。四、教法与学法教法:(1)情景教学法,(2)引导探究法。学法:(1)自主体验法,(2)合作讨论法。五、教具准备多媒体设备、PPT制作六、教学过程(一)用一段相关的视频导入新课教师:多媒体播放一段梵高代表作品《向日葵》的拍卖现场。图1:《向日葵》的拍卖现场看完视频后,教师提问:问题一:有谁知道梵高其他作品的拍卖价格吗?问题二:为什么生前只卖出过一幅画的梵高,在他去世后的100年,他的作品价值会如此之高?学生答:向日葵是他自己的象征……教师:展示梵高被拍出“天价”的作品。教师归纳总结:梵高生前名利皆空,情爱亦无,贫困交加,受尽冷遇与摧残,梵高的偏激、自残割耳,被人视作疯子。然而梵高崇高的艺术境界,就是在疯癫之下的先知先觉,或许人们永远也不会理解。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凡高丰富的主观感情中去。凡高笔下的向日葵不仅仅是植物,而是带有原始冲动和热情的生命体。设计意图:直接从视听入手,让学生进入艺术氛围。(二)社会学式鉴赏教师展示梵高生前画的11幅向日葵,引出本课要重点欣赏的作品《向日葵》教师问:许多评论家认为,他画的向日葵和那些充满动感的用笔手法,是画家自己心灵的写照。(为什么?)学生:积极讨论。教师分析:从五个方面全面的进行了解。生平介绍、作品介绍、作品欣赏、疑问解答和梵高的其他作品。设计意图:让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