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化的探索(专题复习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一、教学目标和要求(1)知识目标: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如分析评价洋务运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通过对洋务运动的分析,认识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向富强,但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②认识到维新变法是在民族危机关头,由资产阶级推动,清政府实行的一次自救运动。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③通过对辛亥革命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④认识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它为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奠定了思想基础。⑤培养学生关心时政,关心祖国前途命运,培养学生爱国救国意识和振兴中的历史责任感。二、重点难点重点: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这几次运动的总趋势。三、教法和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给学生讲解相关概念;如近代化,洋务派等;适当补充人物的相关历史事实,通过对人物的了解更好的记忆理解当时的历史事件;采用启发教学分析比较、独立思考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探究式模式;引导学生从中国人民对近代化探索过程去理解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概括知识点。四、教学时间:2015.5.4授课人:张艳玲五、教学过程与环节导课:今天专题复习八年级上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探索多媒体出示:所谓近代化,即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近代化的探索就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寻求新的出路的过程。从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包括地主阶级洋务派组织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的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资产阶级激进派掀起的新文化运动。(一)第6课洋务运动1、中考说明要求:列举洋务派为“自强”“求富”而创办的主要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2、根据中考说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本课知识点:1.背景:2.目的(主张):3.时间:4.代表人物(中央的、地方的):5.主要活动(口号和内容):※6.结果:7.地位和作用:※3、问题探究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思路一:可以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进行分析。洋务派不改变封建制度,就想让国家富强起来,这是洋务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思路二:可以从洋务派学习西方的内容上进行分析。洋务派学习西方限于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单纯的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不可能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4、小结:洋务运动是中国人近代化探索的开始;经历了“自强”“求富”两个发展阶段,但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也宣告了洋务运动的失败,它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仅仅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行不通的,但它给近代中国的发展提供了一些新的东西,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使古老的中国开始顺应世界潮流———在近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二)第7课戊戌变法1、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2、根据中考说明要求学生自主完成本课知识点:3、问题探究:根据内容分析戊戌变法的性质、影响、失败的原因、教训性质: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影响: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失败的原因:1、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单薄,又脱离人民群众2、寄希望于无实权的皇帝身上3、顽固派的势力过于强大。4、袁世凯等人出卖了光绪皇帝。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4、小结戊戌变法的失败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摆脱民族危机,走向富强的机会。但是维新志士们满怀爱国热情,为变法就往而奔走呼号,殚精竭虑,他们的行动是符合维护民族独立和发展资本主义这一历史潮流的,是爱国的、进步的,显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但也让我们看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此后资产阶级的革命派吸取教训,以武装斗争为手段,揭开了历史新的一章——辛亥革命。1.背景:2.公车上书:(主张、代表人物、作用)3.维新派的活动:4.时间:5.主要内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6.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