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课堂“我”做主——论新课改在聋校春风化雨的力量【摘要】游戏,贯穿于一个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始终。可见,游戏对一个儿童的学习和成长是多么地重要!我有一群无声天使,他们是启音1年级一个都不能少的宝贝。我的天使,上帝给他们关上了一道门,但一定也会为他们开启一扇窗!在“安静”的课堂,天使们在我的引导下,充分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想象,带我畅游他们的无声世界,我们一起愉快的探索数学新知。我们不在苦闷的“照本宣科”中学习,我们不用刻板的“填鸭式”教学。我充分利用“做中学”的原理,让新课改走进我们的课堂,游戏课堂听我的!【关键词】新课改;聋生;数学;游戏教学天使简介:听觉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听力丧失或听力减退,以致听不到或听不清周围的声音,难以与他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往活动。听力残疾包括聋和重听两种。由于学生的听觉损伤,面对语言沟通的障碍,我们的数学教学(尤其在启蒙阶段)有巨大的困难和挑战。教育,狭义的教育指学校教育。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由于我们的学生没有进行过学前教育,在家中,父母又无法用语言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导致孩子几乎无法从社会生活和家庭生活中学习到有效的数学知识。他们来了:在2013年的9月1号,这群天使来到了我的身边,面对着这样一群特别的天使,我深知自己肩上的责任。从那一天起,我便和他们联系在了一起。我领他们进了教室,坐了下来,无数的茫然写在他们脸上。我知道,我要为这些茫然的脸庞,添上鲜活的色彩,让它绽放最美的笑容!我们的课堂:这群天使像是“婴儿”,为什么这样形容呢?因为我们暂时只能用肢体语言沟通,大家比划着、探索着去认识彼此,了解彼此。这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还要开展数学的教学工作。俗话说“万事开头难”,我们的启蒙教育开始了。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识数”,这可不是简单的“读一读,数一数”便一带而过哟!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数的概念,连独立从1数到10也不能。所以上课的时候,我利用多媒体、实物以及卡片进行教学。比如:学习“6”的认识。我们先复习之前学习的1、2、3、4、5。出示卡片“1”,叫一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出示卡片“2”,再叫一个小朋友站到讲台上,以此类推。直到有6小朋友站在了讲台上,引入新课“6认识”。充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多“读”多“数”,让小朋友理解,数字6的概念。根据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做中学”原理,教学完成后的巩固练习里,我会出示不同的数字卡片,小朋友用小棒摆出对应的根数,数字宝宝“6”多出现几次。这样,小朋友们自己亲身体验,自己动手操作,体验“做中学”的乐趣。对于游戏课堂,我们准备了一个小比赛:把小朋友分成两个队(人数一样多),每个队有鞋带一根、珠子若干,放在讲台上。规则:老师出示一张数字卡片,老师举手示意,小朋友跑到讲台,把鞋带串上相应的数字,老师立即订正两队小朋友的答案,又快又好的队记一分;老师再出示第二张卡片……直到所以小朋友都比赛完毕,看哪一队积分多。例如,我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课堂中,设计“抢凳子”这一游戏来导入所学知识:5生围着4张椅子绕圈,老师击鼓(有振动的感觉),鼓声(振动)停止,学生们奋力抢属于自己的座位,看谁的反应快。通过这个游戏,学生们直观的建立了数的概念,了解到“4比5少1,5比4多1”,既复习了上节课有关“4”的知识,又引发了学生们学习新课的兴趣,一举数得。又如,教学“数的组成与分解”时,我设计了“找朋友”的游戏:参加游戏的小朋友头戴数字卡,相互找朋友,头饰上的数能组成需要分解的数,就是一对好朋友。(如:3和4成7,5和2组成7;3和4组成7中,“3”和“4”是好朋友,5和2组成7中,“5”和“2”是好朋友)学生们在感性直观、轻松自如的游戏中,感知了抽象的数学的理念,其乐融融,教师又何乐而不为呢?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由于听力损伤,导致聋生与一般学生在各个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分析如下:感知觉特征:听力残疾儿童会因听力损伤在他们的感知活动中缺少了声音的刺激和语言的参与,而对事物的认识不完整、不准确。注意特征:声音刺激一般不易引起听力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