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学设计解放小学李晶教学目标:1、了解诗歌的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课件展示不同角度的“泸定桥”风貌,播放歌曲。2、介绍:这就是驰名中外的泸定桥,也就是诗中写到的铁索桥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在泸定桥受到国民党军队的拦截,为了争取时间,他们攀桥栏,踏铁索,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一处具有历史纪念意义的遗迹。多年后,诗人顾工来到这里,心潮起伏,激动地写下了《我站在铁索桥上》这首诗歌。(板书课题,齐读)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细细地体味诗人的情感。3、简介作者。4、出示学习目标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主读识:(1)自由朗读诗歌,做到读正确,读流利。(2)想想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2、检查交流(1)指名读课文。(2)主要内容:讲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和想到的。三、品读诗歌,体会情感。(一)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分别用——和~~~~~~~画出相关句子,并在旁边批注自己的感受。(二)学生自主读书,然后小组交流。(三)全班汇报:1、师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了什么?学习第一节诗:(1)看到二郎山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体会到铁索桥的惊险。(2)出示资料:泸定桥也叫铁索桥。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是四川内地通往康藏高原的重要通道。此桥始建于1705年,桥长101.67米,宽2.8米,高14.5米。桥由条石砌成的东西桥台和13根横亘的铁索组成,其中9根作底索,上铺木板,其余4根均分在两边作扶手,是我国古老的铁索桥之一。(3)指导朗读。2、诗人想到的:学习第二节诗(1)诗人想到了什么呢?(想到英雄的红军曾在这里强渡,想到红军飞夺泸定桥的激烈情景。)2、学生抓住动词谈体会。(感受红军战士不怕牺牲,英勇顽强,勇往直前的献身精神)3、观看《飞夺泸定桥》的视频。4、指导朗读。5、拓展: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取得了“飞夺泸定桥”的伟大胜利。诗人萧华也被感动,写下《飞渡大渡河》一诗。(课件出示)飞渡大渡河萧华水湍急,山峭耸,雄关显,豺狼凶。健儿巧渡金沙江,兄弟民族夹道迎。安顺场边孤舟勇,踩波踏流歼敌兵。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3、诗人还看到和想到的:学习第三节诗(1)从“课堂”、“梨花”感受现在生活的幸福快乐;从“献花”体会人民对英雄的崇敬、感激和缅怀之情。(2)指导学生带着敬意来读这一段。4、学习第四节诗(1)站在铁索桥上,想到红军当年英勇奋勇的战斗情景,诗人的心情怎样呢?(心潮汹涌激荡)(2)怎样理解“汹涌激荡”。(3)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潮汹涌激荡!他情不自禁地要高声歌唱。诗人歌唱的是什么?(歌唱英勇的先烈流血牺牲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歌唱在英雄的土地上建设美好家园的勤劳的人民.)(4)指导朗读。三、总结全文,指导写法。(1)课文的结构:写景-回想记叙-抒情(2)参观遗迹的时候要把它的过去和今天联系起来。四,朗读背诵,升华情感1、学习本文后,你想对先烈说些什么呢?2、选择喜欢的段落背诵,看谁背得快.五,拓展延伸长征胜利以后,毛泽东同志写了一篇著名的诗词《长征》来歌颂长征中英勇奋战的勇士们,我们一起怀着对红军战士的歌颂、赞美之情齐读这首诗。六、课堂检测: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和(),想到(),感受到红军战士()的战斗精神。七、课后作业:1、继续背诵诗歌。2、学唱歌曲《我站在铁索桥上》。3、阅读:《拓展阅读》32----39页。《我站在铁索桥上》教后反思解放小学李晶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尊重学生多样的阅读趣味,引导学生感悟和吸收作品的精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充分挖掘人文因素,陶冶学生情感,提高其文化品位及审美情趣,是语文本真的体现。在教学时,为了凸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自主性,构建焕发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采用了这样的教学策略,取得了比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