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苏争锋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内容标准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1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和战后初期国际关系发展的基本脉络。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①、培养学生从原始文字材料、图片中获取历史信息,认识历史、理解历史、感悟历史的能力。②、引导学生多角度地、辩证地认识战后初期的国际关系,主动参与问题的探究,进而不断加深对历史和现实之间的联系和理解。③、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师生互动和谐、平等交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定和方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主动探究。3情感与价值观:正确认识美苏争锋,理解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以及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理解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题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明确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国家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决定的。美苏争锋是两大阵营的对峙,实质是美苏两大国家利益的争夺。增强学生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意识。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多极化趋势的形成及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难点:如何正确理解冷战形成的原因以及世界政治格局在向多极化曲折发展。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方法:本课采用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探究式教学模式,步骤如下:第一:图片导入,第二:自主探究,第三:合作探究,第四:实践探究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出示几幅有关柏林强的图片和二战后德国的行政区划图。老师设问:“你们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一个国家为什么会分裂,一个城市为什么会竖起一道横贯南北的墙?”二战中,德国是法西斯侵略国,在二战失败后,英法对德国和首都柏林进行了分区占领。战后初期,美苏关系恶化,由战时同盟走向了两极对峙,导致了德国的分裂。今天本课要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为何美苏由战时同盟转变为两极对峙,如何对峙以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师)美苏为什么由盟友变为对手,由合作走向“冷战”形成两级对峙的局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⑴形成原因①雅尔塔体系的确立:在近现代史上每次大的国际战争之后,战胜多都会召开国际会议来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从而确立一种新的世界格局。如19世纪初欧洲众国对拿破仑的战争后,召开了维也纳会议。划分了欧洲的势力范围;一战后,召开凡尔赛——华盛顿会议,确立了凡华体系。二战也不例外,所不同的是国际会议的召开不是在战后,而是在战争后期就开始了。1943年意大利投降后盟国进行了一系列会议,有公开的也有不公开的,其中以1945年2月4日——11日的雅尔塔会议最为重要,一系列的协定构成了雅尔塔体系。雅尔塔体系建立在霉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事实上是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雅尔塔体系实质上是美苏两国根据自己的战略需要,对世界格局做出的两分天下的划分,它深深打上了大国强权的烙印。那么,二战后美苏两国各自的实力又如何呢?②战后初期,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军事上,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还垄断了原子弹。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苏联在战后初期总兵力接近美国,还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工业。在战争中,苏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加剧(根本原因),昔日盟友反目成仇。④西欧各国普遍衰落。(资料链接)“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1943年德黑兰会议(2)形成过程:“冷战”是美苏争锋的主要表形式。“冷战”的含义是美国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了战争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和对抗形式同时对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加以扶持和控制的政策。①1946年3月,丘吉尔在富...